【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建宗]仪式与意识:对丧葬的解析
  作者:李建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30 | 点击数:29487
 
 
二、亲情意识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孝文化在各地非常盛行,再加“泛灵信仰”和祖先崇拜,在各地丧葬仪式中,体现了一种亲情意识。在地理位置上,陇中地区因为深受中国古代西安皇城文化的辐射,过多地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对孝文化非常讲究,人们有着浓厚的亲情意识。正是在亲情意识的驱动下,在丧葬仪式中,诸如入殓、成服、出殡、下葬,人们谨慎小心,一切追求完美,唯恐有什么失误,以免死者在另一世界受罪。在丧葬仪式中人们对死者的身体给予装饰、给死者精神予以升华、以便促使死者的身份尽快转变,希望死者能够在另一世界进行安逸幸福地生活。
 
入殓——走入“彼岸”完美的标志
入殓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包括给死者穿衣、入棺等一系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死者进行的一番装饰。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许多家庭为老人很早就准备好了寿衣和棺木。在死者咽气之前,一般必须得把寿衣穿好,在死者断气以后穿衣服,被认为是对不起死者的。从表面上看,因为人在死亡之后会变得全身僵硬,穿衣服不太容易。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禁忌,因为当地人认为,死者即使在死后穿上了寿衣,死者在“冥界”还是光着身子,或者穿得很破烂。如果谁家的老人在断气后才穿衣服,晚辈会受到别人的指责,死者的亲属也常因此而觉得终身遗憾。穿寿衣要穿单件,一般是穿五件或者七件,而且一部分是冬装。无论死者亡故的时间是冬季还是夏季,都要穿上棉袄,女性要在上衣的外面套上裙子,男性要戴帽子,女性戴上一种类似于围巾的东西,叫“手帕”。在中国人们对“谐音”很注重,寿衣的布料一般不用缎子,因为与“断子”相谐音,“断子缺后”在一个农耕宗族社会的人认为是很悲哀的事,然而在这一带却没有这个禁忌,可以用缎子做寿衣的,而且家庭条件优裕的都要用缎子,家庭条件一般的就用绸子。在给死者穿衣服的同时,要进行梳头和化妆,戴上首饰或装饰品,同时还要把死者生前遗留下的牙齿、头发等放进棺材里。如果实在没有准备好棺木,就把尸体放到“上房”的正堂,用白纸把死者盖好,人们时刻守候在旁边,切忌猫或者狗跑进屋里,以便“冲煞”。因为“冲煞”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受到冲击和侵犯,这在当地人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也是对死者很不好的。
棺材被人们认为是死者的居所,所以棺木是很讲究的。一般是用松木做成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用柏木。棺木的厚度多数情况下在七八厘米左右,生活富裕的家庭还要做两个,小棺材嵌套在大棺材里面,在当地叫“大小材”。此外,还要对棺木进行装饰,请画师在上面绘上几幅图片,诸如花草,白鹤之类,有的还要画上苍穹、太阳、星星、山川、树木、河流、海洋等,象征着死者在冥界过上像人世间一样的美好生活。在入殓时,要在棺材的底部铺好褥子,褥子的数量按照子女的多少而定,一般是每个子女一条褥子,亲生子女的褥子是棉的,即用绸缎作面,用白布作里子,中间夹着棉花。至于其他的旁系亲属的晚辈,像外甥,侄儿/侄女在吊唁的那天也要拿来一条褥子,一般是中间没有夹棉花,当地人称作“铺寒”,这用于盖在尸体的上面。
 
超度——进行赎罪的一种仪式
在中国的各民族中,大都要对死者进行“念经”超度,促使死者的身份尽快转变。所谓超度,就是通过一定的法事和仪式,以便使死者超越苦难,甚至飞入仙境而不是下地狱,不受阴间任何折磨。
道教在甘肃陇中地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主持超度的法事一般由阴阳先生主持,当然佛教佛教徒的超度由仪式僧人主持,而在信仰基督教的区域则由牧师主持。在这些仪式中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诵经。“在象征意义上,结构化的社会秩序中把各个类别和各个群体区分开的所有特征,都在这里达成了一致,新成员只不过是转换过程中的实体,没有地位,没有身份。”[6]所以他们认为死者在走入另一世界后要受到歧视。出于这种目的,人们想方设法举行超度仪式,进行诵经,以免死者在另一世界少受折磨,尽快适应生活。在出丧的前一天晚上,阴阳先生摇着铃铛念经,同时也有专门组织仪式的人,人们称其为“礼宾”,对他们的组织活动叫“喊礼”。在诵经的同时,还要鸣奏乐器(主要是竹笛、一些打击乐器,像小䥽等),给死者宣读祭文、献饭,进行超度和祭祀。宣读祭文在当地叫“下文书”,只有死者亲属中男性才有权利给死者“下文书”,主要是儿子、女婿和外甥,祭文是由阴阳先生或者礼宾写好后进行宣读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
下一条: ·[乌丙安]中国戏曲古源辨
   相关链接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马盛德]仪式与舞蹈·[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魏丽]辨别“父亲”与自我认同·[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
·[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