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尹玉泉]今夕何夕春灯明 月散瑶光满禁城
——吃元宵、看花灯、盘点京城正月十五最热闹的灯市
  作者:/web/index.php?Author=%D2%FC%D3%F1%C8%AA'>尹玉泉</a> / 文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5 | 点击数:12110
 

  明、清两代元夕之夜,京城妇女流行走桥、摸钉、观灯

  正阳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因其位于皇宫的正前方,而俗称“前门”。

  正阳门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一座城楼、箭楼都保存完好的城门。元代此门名“丽正门”,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的南城垣南移,新修城墙、城洞。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瓮城、石桥及牌楼。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同时改“丽正门”为“正阳门”。


  正阳门,因位于皇宫的正前方、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因而与内城其他八门规制不同。内城九门中,只有正阳门箭楼设券门,但在明、清时期此门平日不开,只供皇帝出入。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瓮城,瓮城呈圆弧形,东西两侧建有闸楼,下设闸门以通行人。内城九门中只有正阳门瓮城辟二门,其余均开一门。

  明、清两代元夕之夜,盛行妇女们“走桥、摸钉”的风俗。是夜,妇女们都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地手挽手,肩并肩出游。前头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凡有桥处,妇女们则相率过桥,谓之“度厄”。相传,不过桥不得长寿,过桥者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此外,妇女们还要到各城门洞去摸城门上的铜钉,因“钉”与“丁”同音,寓意家丁兴旺。更有许多妇女不怕路途遥远,纷纷前往正阳门城门摸钉,因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宜生男丁。

  清代灯市从灯市口移到了外城后,外城灯市要数正阳门灯市最为热闹。老北京最热衷于挂花灯的要算是临街店铺了,而尤以糕点铺、布铺、绸缎庄为主。正阳门两侧,当时是京城主要的繁华商业区,聚集着众多名店,各家店铺到了灯节这几天,张灯结彩,借着灯会或放焰火来招徕顾客。当时在正阳门外有家叫正明斋的馍馍铺,在灯节前就高搭席棚,悬灯结彩,引人注目。灯节期间,他们便在棚里支案,摆出大笸箩,当众摇元宵,边做边卖。生意十分兴隆。去正阳门走桥、摸钉的妇女们,平时难得迈出家门,借着灯节的喜气,正好在正阳门附近的商业区观灯、逛灯市,顺便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廊房头条曾是灯笼一条街

  明朝初年,北京作为都城后,并不繁华,城内城外遍是空地,于是朝廷先后在皇城四门及内城九城门外建房,并“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因之,明永乐初年,北京谓之廊房的地方很多,但是廊房虽多,却大多没“火”起来,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地名多有改动。只有正阳门外廊房,不但繁华了数百年,“廊房”的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廊房胡同从北往南有四条,到清代改称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胡同。最初廊房的店铺经营品种繁杂,清代后期逐渐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据《旧京琐记》载:“灯市旧集于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房头条。”随着灯市从内城迁往正阳门外廊房头条,廊房各条胡同在灯市期间也跟着热闹了起来,大栅栏里、珠宝市街的各家店铺,在节日期间都争挂花灯,招揽顾客。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廊房头条内,聚集了20多家灯笼铺,逐渐发展成为“灯笼一条街”。那时廊房头条,比现在窄许多,但狭窄的胡同中汇聚了文盛斋、华美斋、秀珍斋、美珍隆、秀珍隆等名冠京师的灯笼铺。廊坊头条的灯笼铺大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生产的灯笼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圆纱灯,这种圆炒灯是用竹条做成灯架,外蒙红色或白色的纱,红纱灯多做喜庆宴会时用;白纱灯为观赏花灯,灯上画有色彩艳丽的人物或花鸟鱼虫等图画。

  另一类是宫灯,宫灯是用硬木或其他上好木料,做成菱形或多边形的灯架,灯架上还要雕出各种玲珑剔透的花牙和各式饰物。在灯的各个方格上镶着画有各种图案的玻璃或纱绢。这些各式灯笼,不仅作为生活照明用品,而且还是精美的手工艺品。那时每到邻近灯节,各灯笼铺都将自己的灯笼挂出来,从街头向街尾远远地看去,每家铺子门口的灯笼,连成一条长龙,各式各样的灯笼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在这些灯笼铺中,尤以文盛斋最有名,这家店铺建于清嘉庆年间,主要做宫灯和纱灯。他家的灯笼做工考究,用的都是楠木、缎子等上等材料。因为手艺好,灯笼样式新,还承办了皇宫及各大王府的宫灯,而更加名声显赫。据说其制作的宫灯曾荣获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文盛斋等几家灯笼铺,联合成立北京市美术红灯厂。曾在天安门城楼上高悬的那八盏大红宫灯,就是由该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8/02/19 07: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2008年北京东岳庙中秋游园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 ·[潘鲁生]正月十五,赏花灯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