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杨绍军]西南联大与中国彝学研究
  作者:杨绍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8 | 点击数:9497
 

  三、西南联大其他学者的彝学研究

  在当时的昆明,除北大和南开的研究机构外,西南联大其他院系的学者同样利用西南少数民族众多 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调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改善西南各民族关系,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凝聚各民族共同抗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5年,云南省路南县政府编修县志,邀请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袁家骅到路南县担任语言方面的调查。当时,路南的语言除汉族外,还有撒尼、阿细、白夷、花苗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撒尼和阿细语言 同属彝语,阿细人大部分聚居在路南和弥勒两县之间的深山里。他到达目的地后,在路南的凤凰山、浪 泥箐、散坡、磨香井、野猪塘等比较著名的阿细部落中进行调查。

  到当地村子的第三天,他就跟随向导到阿细青年男女交往的“公房”中听歌。这些阿细男女对唱的题材非常广泛,以天地宇宙的创始、人类社会的形成开始,加进歌唱者对于现实人生的希望,以及歌唱 时的种种情景。虽然,阿细人没有文字,没有过去历史的记载,但是,他敏感地意识到阿细民歌是研究 彝族语言的重要材料,因为其自阿细青年男女口中唱出,是民族性格的真实表现,而且能反映阿细人的 过去或现在的生活情状、历史形态和民族风俗等。同时,在路南调查期间,他还读到光未然与阿细青年 毕荣亮刚刚合作整理出版的《阿细的先基》,当时他们只记下汉译文。因此,他在路南又找到毕荣亮, 用国际音标记下毕荣亮歌唱的内容,又到阿细人的几个村落里搜集 、记录阿细人的长诗 、短诗和故事 等,采用直译法进行字译和意译,并对音系、词汇、语法等进行研究,完成《阿细民歌及其语言》,发表在南开大学《边疆人文》 第3卷第5、6期上。

  可以说,他对路南少数民族口头流传作品的调查与分析,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记录 与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彝族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作家、 艺术家和学对流传在路南境内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进行搜集、整理和翻译,就深受他的这种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1941年7月,西南联大化学系曾昭抡教授任团长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出发,去大凉山彝区进行考察。考察团成员有裘立群、陈泽汉、钟品仁、戴广茂、周光地、马杏垣、黎国彬、李士谔、康晋侯等10人,其中大多是西南联大化学系的学生,也有地质系、生物系的学生。

  此次考察共用时101天,他们沿途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考察,并了解沿途彝族社会、文化情形等 。如在昭觉县,他们考察了两处矿区:八嘴山煤矿区和乌坡铜矿区,还采集了若干标本。

  回到昆明后,考察团成员整理考察材料,于1942年2月印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该刊收入考察团成员的文章,对大凉山彝区考察活动的沿途经历和不同感受作了记录。如裘立群的《大小凉山见闻记》,详尽地描述凉山彝区衣食住行等情形;周光地的《越西保安间的五十四里》,记述考察团乙、丙两组同学,从西昌到雅安途中经过越西的经历;李士谔的《十二点四十三分》,记述考察团在竹黑与甲组分开后,从四块坝到玄参坝途中走夜路的经历;康晋侯的《宁属漫谈》,择要介绍凉山地区的气候、地貌、矿产、农业等状况。[11]同年5月,考察团还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和昆明武成路举办西康科学考察展览。展出考察团所获的资料、照片和实物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根据此次考察,曾昭抡先后完成《滇康道上》 和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 两本专著 。前者分为引言、 鲁车旧道、会理及其附近、西会道上等5篇,详细地记述了川康科学考察团从昆明到西昌沿途的所见所 闻;后者分为西昌见闻、凉山夷区概况、昭觉途中、横越黄茅埂、雷波剪影、凉山尾声、东下叙府,详 细地记载了考察团从西昌经昭觉等地到大凉山的过程 。在《大凉山夷区考察记》的“凉山夷区概况”中,他对凉山彝区的地理、交通、生活、家庭、习俗、社会制度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可以说,该书对大凉山彝区的历史由来和现时状况,作了全面详细的记述和分析,“其观察角度之多样,记述内容之广泛,细节描写之真实,思考问题之深刻,堪称 曾昭抡旅行记中的精品。它既是中国现代有关大凉山地区的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著述,也是描述准确、文笔生动的游记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2013-02-20 12: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蒋原伦]文物与宝物
下一条: ·[姚慧]德德玛──国家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①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