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杨绍军]西南联大与中国彝学研究
  作者:杨绍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8 | 点击数:9503
 

  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彝学研究

  1939年6月,北京大学在昆明恢复文科研究所,聘请傅斯年为所长,郑天挺为副所长,聘陈寅恪、汤用彤、李方桂、丁声树、罗常培、向达、唐兰等任导师,但由于傅斯年不常在昆明,后改聘汤用彤为所长。研究所恢复的办法规定:(1)招收研究生, (2)设立工作室, (3)成立编辑委员会。研究生招考的部门分史学、语学、中国文学、考古学、人类学、哲学六门。工作室分文籍校定、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英国语言、宋史、 明史、中国哲学与宗教七室,各由文学院教授负责主持。

  作为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罗常培与赵元任、李方桂一起合称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 “三巨头”。到 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为他提供了从原来的汉语音韵学研究转向少数民族语言实地调查的重要机遇。他积极利用云南丰富的语言和方言展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调查的足迹遍及云南大理、兰坪、宾川、鹤庆、剑 川、洱源、云龙、泸水、贡山等地,涉及的民族有彝族、摆夷 (傣族)、傈僳、麽些(纳西族)、俅子 (独 龙族)、怒子 (怒族) 等,先后发表《昆明话和国语的异同》、 《从语言上论云南民族的分布》 等文章。

  他在撰写《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之前的1943年,曾到滇西的鸡足山进行考察,在山上一座叫悉 檀寺的庙宇里,他发现丽江木氏土司的《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回到昆明后整理滇西考察材料,经与陶云逵教授讨论并参考董作宾、凌纯声等学者的说法写出《记鸡足山悉檀寺的木氏宦谱》,在文中首次 提出藏缅语族“父子连名”现象。文章发表后,他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继续搜集资料,此后数次到滇西考察,又得到学生马学良、吴乾就等的资料帮助后,陆续写出《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 及 《再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 《三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 等文章 。此后,他将3篇文章综合成《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敬以此文哀悼陶云逵先生》 一文。在文中,他写道:

  父子连名制是藏缅族 (Tibeto_Burman family)的一种文化特征(cultural trait),靠着它可以帮助体质和语言两方面来断定这个部族里许多分支的亲属关系;并且可以解决历史上几个悬而未决的族属问题。

  该文通过对藏缅族“父子连名制”的研究,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分布在云南西部的民家(白族) 应属藏缅族;二是古南诏国的建国者,应为具有“父子连名制”特征的藏缅族中的彝族,而非无此特征的摆夷 (傣族),自此形成南诏国建立者为彝族的定论。由此可见,他当时的研究不仅注意到语言学和 民族学的问题,而且还利用语言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分析民族历史文化问题 。对于他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文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说:

  他注意到利用语言资料考虑民族分类,从语源看文化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文化,考察借字和文 化接触的关系,由地名推论民族迁徙踪迹,通过姓氏别号分析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进行亲属称谓和婚姻制度的研究,一些文章甚至基本上通篇都是以语言人类学家的面目讨论文化人类学问题,与民族学家直接对话。

  1944年,他在《云南史地辑要》 第五辑发表《云南之语言》 一文。该文是第一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 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云南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成果。全文分为叙论、汉语方言、台语、藏 缅语、苗瑶语、孟吉蔑语、民家语、结论8章,其中藏缅语一章,将云南境内属藏缅语系的语言分为五 支,对彝族的音韵和语法等进行了集中探讨。

  可以说,在西南联大期间,他充分利用地处西南的机遇进行广泛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使自己的治学兴趣先由汉语方言发展到少数民族语言,再由语言学涉足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学术界因得不到第一手资料而显得略为单薄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39年8月,马学良考取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罗常培和丁声树,专攻汉语音韵学和训诂学。此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奉令由昆明向四川南溪李庄转移,马学良被两位导师推荐给中国少数民族 语言研究的先驱李方桂,到四川李庄随李方桂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研究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 和语言学习后,李先生把他带到田野考察点——云南路南县 (今石林县) 彝区进行语言学调查。

  撒尼是彝族的支系,他们居住的区域以云南的路南、宜良、泸西、丘北等县和昆明近郊的几个村落较多。在路南县的尾则村和黑泥村等地,他们师生深入少数民族家中,不畏生活的艰难,如实地记录撒尼人的语言和许多传说、故事,搜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民俗。1941年,他的《撒尼倮语语法》 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成为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实地语言资料的少数民族语言学的论著 。该著分音韵、语法、句法三部分,对撒尼语言的音位、音值、词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分析。根据李方桂的指导,他将撒尼语言的词类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助词、感叹词等;把句法分为主 要成分、附加成分、疑问句、复句和重叠语五类。

  可以说,他对撒尼语法的研究是开创性的,除了对撒尼语言的词法、句法和构词法等作深入细致的审慎研究外,还将撒尼语言与彝族其他支系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运用归纳法和描写语言学的理论 进行系统研究。因此,罗常培在评定这篇论文时就认为:“他(指马学良)这篇论文在已经出版的关于倮倮语的著作里算是顶好的。”

  在研究生期间,他先后发表多篇研究和介绍彝族风俗的文章,如《宣威倮族白夷的丧葬制》、《 南土民的神话》、 《云南倮族(白夷)之神话》、 《宣威河东营调查记》(与傅玉声合作) 等。他调查彝 区的民俗风情、社会历史、神话传说、宗教典籍,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彝族调查研究的内容,而且对考察 语言和领会经籍,都是非常重要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2013-02-20 12: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蒋原伦]文物与宝物
下一条: ·[姚慧]德德玛──国家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①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