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走进亚洲各地唐人街:感受“活动的博物馆”
  作者:王海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8 | 点击数:14357
 

资料图: 在庙宇众多的印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融道教、佛教、孔教为一体的庙宇,
成为数代离乡离土华人的精神家园和社会交际、沟通合作的场所。在当地华人长期不能参军、参政的社会背景下,
华人一方面积极融入印尼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在久远的祖乡文化中寻找精神的支撑和平衡,这对于上了年纪的华人尤为重要。
图为华人后裔在雅加达丹格朗市著名的文德庙烧香。

资料图: 印尼解放禁锢了几十年的华文,使华文教育在印尼迎来了春天的机遇。
拥有三十多年历史、隶属印尼丹格朗文德庙的孔教学校,不但学華語,还教授悠久中华故文化,
学校也在众多老华人的捐助下立起三层大楼,从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人数目前已达一千七百多人。
图为今冬孔教学校美术老师介绍墙上他创作的弟子学文化的图画。

  印尼雅加达班芝兰唐人街:每个角落皆有“古董”级纪录

  “班芝兰作为雅加达的唐人街,像一栋‘活动的博物馆’,每个角落皆有‘古董’级的百年纪录,”这是印度尼西亚老华人对班芝兰的描述。印尼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班芝兰靠近雅加达北部沿海,长约300米,整个区域有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是当地的购物天堂。距离春节还有近一个月,唐人街的年味已经渐浓,各个商铺挂满灯笼、对联和带有“福”字的装饰品。

  金德院是雅加达最大的佛教寺庙群。临近新年,这里异常热闹。华人络绎不绝地前来烧香拜佛,祈求来年平安。据金德院主持梁佑益介绍,除了雅加达的华人,万隆、唐格朗、茂物、楠榜等地华人也来烧香。

  距离金德院不远就是一家百年咖啡店——德记茶室,从路边店起家已经传承三代。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些老华人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喝茶叙旧。每到周末年轻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也会过来感受一下怀旧气息。店主人梁先生说,老人们喜欢传统的热茶和热咖啡,但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他们也准备了年轻人最爱的牛奶冰咖啡。

  章长盛可谓印尼“中国百货”最齐全的商店,元宝巧克力、腊肉、牛轧糖、红豆、莲子都可以在那里买到。临近新年,不管是前面商店还是后面库房,店员都忙得不可开交。

  班芝兰联通书局是雅加达唯一仅售中文图书的书店。10年来,联通书局已经从单纯的书店发展成为出版社兼营书店。在中国国家汉办和海外交流协会的支持下,联通出版社出版了《汉语》及《千岛娃娃学华语》等教材。除此之外,出版社成立了翻译部,将中国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翻成印尼文出版,在印尼150多家书店销售,让印尼的青年学生有机会阅读中国的优秀作品,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此外,班芝兰目前有20多家中药店,珍珠药房即是其中一家。在记者采访的这段时间,前来咨询买药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他们中不只有华人,也有印尼本地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1月18日 09:5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传承中华文化之魂
下一条: ·正月十五赏花灯 盘点2012龙年看灯好地儿
   相关链接
·[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程鹏]“烟花爆竹除疫”:传统民俗的发展困境与疫情防控下的民俗学反思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胡蝶 王娟]困境与出路:“僵狮子”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研究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钟梦迪]松阳县叶氏祭祖的田野调查报告
·[郑土有]“固守”抑或“开放”:海外华人民间信仰的两难问题·[时立群]常州地区传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周锦章:《传统·自我·实践:转型期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研究》
·[胡萌萌]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华传统民俗蕴含的神韵与智慧”和“1958年新民歌运动及其当下意义”
·新春话鸡 | 你知道吗?老祖宗曾把鸡当宠物养·[李牧]族群记忆与地方性知识的交互与融合
·陈勤建:从传统民俗看文化自信·甘肃西和:传统民俗文化带旺旅游带富百姓
·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 传统民俗受热捧·[曹南来]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