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阮西湖]对当前社会人类学几个术语的认识
  作者:阮西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01 | 点击数:10285
 

  5. “Nation”一词与“社会人类学”的缘分

  社会人类学研究与“nation”一词关系密切。16世纪,当欧洲人移居北美时,遇到土著居民,称他们为“nation”,即同文化的一群人。这也是“nation”一词最早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转移,到了17世纪,随着民族国家用“nation-state”来表示,这时“nation”已从表示一群同文化的人,转为表示“民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中心词汇。但随着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英文名称为“United Nations”。因此,社会人类学家建议用“ethnicity”来表示“民族”,并逐渐为国际人类学界所接受。

  尽管国际人类学界用“ethnicity”来表示民族,但“nation”与人类学的关系依然如故,如北美的印第安人依然使用“nation”来表示自己的人们共同体。于是,在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著作中仍然大量使用“nation”一词,如 “Canadian First Nations”(加拿大第一民族)。但值得重视的是,人类学家在使用“nation”一词时,同时也经常用“peoples”表示土著民族,如“aboriginal peoples”。

  6. 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与多民族国家(multi-ethnic-state)

  这两个词不但内容不同,而且还带有时代的特点。民族国家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nation”是单数名词。这种单一民族国家到上世纪后半叶已经很少了,这是时代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有3000至5000个民族,近200个主权国家。每个民族建立单一民族国家是绝对不能的,只有各民族共同居住。由此可见,民族国家已经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多民族国家,其英文名称为“multi-ethnic-state”。21世纪是多民族国家为主的时代,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关系及政策,将成为人类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7. Diaspora(散居)不是一个中性词

  “Diaspora” 是一个争议词,而不是中性词。它不是简单地介绍某一个民族的部分居民,分散地移居其他地区(国家),而是带有偏见的,原因何在?有人认为,“Diaspora”会使人陷入“孤独”,并令人回忆历史上的痛苦等等。

  笔者曾在两次国际会议上遇到过“Diaspora”。第一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散居华人、印度人和非洲人会议,这次会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召开,出席的有15个国家的代表。

  会议期间,对这个词的内涵和使用引起了激烈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多数学者的观点是,“Diaspora”一词并非中性词,而是个有偏见的词。因为,“Diaspora”多数用在非洲人、华人、印度人或者其他民族,而不用在英格兰人、法兰西人等。

  另一次是1998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加拿大研究国际理事会会议。会上笔者反对用“Diaspora”一词,得到魁北克学者的支持。在社会人类学界,使用“Diaspora”并不多。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人类学家不需要在这个有争议、并带有偏见的词上劳神。不使用这个词,依然可以研究人类学。

  8.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和使用

  人类学与民族学这两个学科都研究民族,在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学科研究的内容是相同的。为什么有两种名称呢?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对研究民族这门学科使用不同的名称,如美国称人类学,苏联称民族学。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为吸收和团结各国学者,所以用两种名称,以组织各国学者一起研究民族。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两个学科虽在研究民族的方面相一致,但存在研究范围的宽窄问题。因为,人类学除研究民族外,还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民族学不进行古人类研究。这就是说,这两门学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目前,我国研究民族机构中有一些单位用民族学与人类学命名,笔者认为,从学科角度宜改为民族学所或人类学研究所。

  9. “社会文化”是具有自身涵义的词,不宜作为人类学的冠词

  “社会文化”是对社会上流行的语言、文化、风俗、行为准则、礼仪以及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的统称。如《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华侨华人涵化问题》一文,是指华人移居海外,受到所在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化。目前,有的单位采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和英国“社会人类学”的前两个字组成“社会文化人类学”,如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殊不知社会和文化两个词合在一起会成为另一个意义,就像笔者上面所说的。为此,笔者建议不要用“社会文化人类学”,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或者“文化人类学”。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4月15日

上一条: ·杨清媚:人类学的共同概念问题
下一条: ·[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
   相关链接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康丽]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漆凌云 万建中]“母题”概念再反思
·《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巴莫曲布嫫]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 “两个中文本” 的分析
·英国口头传统研究大师杰克·古迪爵士辞世·[户晓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新东西
·[姜德顺]请慎用“原住民”一词·[范可]“族群”与“民族”
·邓之湄:中国术语学呈跨学科融合趋势·[唐世平]社会科学中的概念
·[傅谨]“戏曲”考 ·[陆扬]学术语境的“当时性”与近代中国的书评传统
·[刘宗迪]民俗学:从神话的编造者到神话的消解者·[洪九来]“封建”一词的文化史
·[何成洲]“表演性”越界: 语言、性别与文化·[王晓路]术语的困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