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车锡伦]读清末蒋玉真编《醒心宝卷》
——兼谈“宣讲”(圣谕、善书)与“宣卷”(宝卷)
  作者:车锡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28 | 点击数:13644
 

  接着讲唱“报三友四恩”[4]和一些劝善的说唱,然后才唱“开卷偈”讲唱宝卷。对“圣谕”一语,佛头们语焉不详;当地民间文学工作者最初记录整理的宝卷用“圣语”,解释为佛头代表“圣贤”、“神佛”开始“讲经”。笔者在最初的“调查报告”中接受这一说法,[5]但总觉得难以解释。后来考虑可能是“圣谕”,即清代宣卷活动,模仿“宣讲圣谕”以自壮,就像他们在讲经桌前供着“龙牌”一样。这部宝卷中的情况,证实了笔者的推测。这样做的原因,与清代政治环境有关。康熙以后,民间教派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每办教案,都严查教派人士收藏的宝卷和经卷。民间教派的宣卷活动,便以“宣讲圣谕”作伪装。今存民国初元(1912)前后石印本《五经会解》(明罗梦鸿所编宝卷《五部六册》的注解本)第一部《苦功悟道经会解》卷首载“御制”“十六条规则”(即康熙“圣谕十六条”),与此相同。[6]民间宣卷活动虽大部分与民间教派没有了组织关系,也用“宣讲圣谕”作掩护。清光绪二年(1876)两江总督便有批示查禁靖江“非僧非道”的“讲经”(宣卷)的政令。[7]

  清代皇帝颁发“圣谕”,训导百姓,始于顺治朝。顺治九年(1652)发布“六谕文”: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顺治十六年(1659)议准设立“乡约”,会合乡人,公举六十岁以上德业素著之生员(秀才),或素有德望六七十岁之平民统摄,每逢朔望,申明六谕,旌表善恶。[8]此为清代“宣讲圣谕”之始。康熙九年(1670)另颂发“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论

  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善良

  诫窝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仇忿以重身命[9]

  雍正皇帝又亲自将康熙“圣谕十六条”,“寻绎其义,推行其文”,作《圣谕广训》,于雍正二年(1724)颁发。雍正七年(1729)“奏准直省各州县大乡大村人居稠密之处,俱设立讲约之所。于举、贡、生员内拣选老成者一人,以为约正,再选朴实谨守者三四人,以为值月。每月朔望,齐集乡之耆老、里长及读书之人,宣读《圣谕广训》,详示开导,务使乡曲愚民,共知鼓舞向善。”[10]

  自雍正以下,历朝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均不断有政令,令各地“宣讲圣谕”。如同治年间,丁日昌任江苏巡抚时,便令各府州县“所属教职,分期周历各乡,督率讲生宣讲圣谕”,以“劝导愚蒙”、“整齐风俗”。[11]

  宣讲圣谕有一定仪规:开始“鸣金击鼓”,讲者、听者要向“圣谕台”行三跪九叩礼。后由“引赞生”、“代读(谕)生”带领众人诵读“圣谕”,并“宣讲坛规十条”,然后“司讲生”登台宣讲。十条“宣讲坛规”是:

  一坛内安排停妥礼仪洁净。

  一入坛身体洁净衣冠整齐。

  一宣讲言语温文明白畅晓。

  一每日黎明即起诵维圣训格言。

  一于训语虚心体会不可自作聪明。

  一于同人劝善规过不可口是心非。

  一于出入进礼退义不可自矜富贵。

  一于师尊礼仪隆重不可狎侮老成。

  一见人妇女若姊若妹不可稍起邪心。

  一于退坛时静坐默揣不可浮言妄动。[12]

  上述由学官、秀才、耆老们“宣讲圣谕”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这样的“宣讲”,引经据典,不可能成为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在民间乡土社会中又出现另一种“宣讲”(其出现时间约在嘉、道之后),即用“俚语”“歌词”讲唱一些传说(传闻)故事,表彰美德、善行。它们:“不拘乎地,不择乎人,不限以时,不滞以礼。宣之而如歌词曲,讲之而如道家常,固较之设学谨教,尤便于家喻户晓” [13]。有些文人和民间教团人士,也大量编印这类善书文本,作为通俗文学读物流通,习称“善书”。在内地,主要是河南、湖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甲午”战后,台湾地区盛行“宣讲”,用以宣扬民族文化,曲折反抗日本占领者的“皇民化”。这些善书文本同假借神道警世、劝世的“善书”不同,具有文学故事性。[14]民间宣讲讲唱时也要供奉“圣谕”牌位(民国以后不再供奉这牌位),讲唱者要先向牌位礼拜,然后再讲,讲唱时的气氛肃静。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各地仍有一些热心于此道的人士,在集市庙会及其他公众场所讲唱善书,不收费。这种说唱“善书”,在有些地区由于民间艺人的加入,经过不断的演出实践,形成为地方性的说唱艺术曲种,如湖北的“汉川善书”、河南的“汝南善书”,前者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千年《古兰经》手抄本申请立项建馆保护
下一条: ·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与传承并举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
·[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
·[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李婷宜]葫芦与花篮:韩湘子宝卷中的“法宝”意象探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