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国家宗教事务局:《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作者:国家宗教事务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0 | 点击数:12706
 

    第十二条 寺庙事务由寺庙管理组织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集体讨论、民主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寺庙应当建立寺庙管理组织成员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成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寺庙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建立健全教务活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寺庙根据容纳能力、自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当地信教公民的供养能力确定定员数额。

    第十六条 寺庙定员数额由该寺庙管理组织向所在地佛教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该寺庙具备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应能力的说明材料。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由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寺庙住寺教职人员人数不得超过该寺庙的定员数额。

    寺庙管理组织应当将住寺教职人员登记造册,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寺庙接受住寺教职人员,须经该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通过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寺庙住寺教职人员的户籍实行集体管理。

    第十九条 住寺教职人员须符合《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

    寺庙不得强迫未成年人住寺。

    第二十条 活佛一般应当住寺,并服从所在寺庙管理组织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寺庙中的赤巴、堪布、经师、翁则、格贵等传统僧职人员,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提出人选,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寺庙教职人员异地从事教务活动,须经本寺庙管理组织和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并征得目的地佛教协会和寺庙管理组织同意后,由本人所在地佛教协会和目的地佛教协会分别报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其中,跨县(市、区、旗)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设区的市(地、州、盟)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寺庙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超过该寺庙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该寺庙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寺庙跨设区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其管理办法由有关省、自治区制定。

    第二十四条 寺庙举办学经班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举办学经班的传统和明确的办学宗旨;

    (二)有固定的学经场所和其他基础设施;

    (三)有具备资格的经师;

    (四)有完备的学经管理制度及合法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五条 寺庙需要举办学经班的,由寺庙管理组织提出意见,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经班经师必须持有经师资格证,并由寺庙管理组织聘任。

    经师资格认定和聘任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寺庙学经班招收的学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年龄一般应当在18周岁以上;

    (二)爱国爱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

    (三)受过沙弥、沙弥尼以上戒。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09日 14:58: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化部实施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纪实
下一条: ·文化部部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有望年内出台
   相关链接
·[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
·[王新艳]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 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探讨·[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卫才华:《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志》
·[张勃]寺庙与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卫才华]寺庙与城市民俗经济的转变模式研究·[鞠熙]北京的下层寺庙与城市街区——以“九龙二虎”传说为例
·[唐仲山]青海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基本特征·三尊佛像,三间庙有得争
·[宾秀英 青麦康珠]藏传佛教思想对藏族婚俗的影响·龙年春节:各地宗教寺庙速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