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李鸿然]辉煌的交响——新中国60年少数民族文学简论
  作者:李鸿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8 | 点击数:14554
 

  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大体上由三代人组成。第一代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开始创作,是由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一代,健在者如陆地、牛汉、黄永玉等;第二代在解放前夕或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创作,是与新中国一道成长的一代,如玛拉沁夫、韦其麟、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扎拉嘎胡、杨苏、晓雪、高深、饶阶巴桑、格桑多杰、周民震、沙叶新、张昆华、金哲、查干、汪玉良、冉庄等;第三代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创作,是近30年涌现于文坛的一代,如张承志、乌热尔图、吉狄马加、扎西达娃、阿来、南永前、金学泉、艾克拜尔·米吉提、关仁山、石舒清、查舜、邓一光、乌守尔、阿尔泰、郭雪波、蔡测海、李传锋、潘奇、蓝怀昌、冯艺、鬼子、凡一平、存文学、哥布、赵剑平、李骞、纳张元等。第一代大多历经坎坷,有丰富的人生感悟、创作经验和文学成果,在我国多民族文坛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第二代多于文化大革命前成名,文化大革命中结束青年时代,新时期开始时适逢中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环境中大展风采。他们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如今虽年过古稀,却宝刀未老,有的还在文坛上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务。第三代实际也包括老中青三部分,年长者当过红卫兵和知青,被磨难所玉成,生活积累深厚,艺术上已经成熟,也有了丰硕成果;年轻者充满朝气与活力,是当下少数民族文坛的主力和未来的希望。

  新旧世纪之交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女作家群体十分引人注目。柯岩、霍达、马瑞芳、叶广芩、赵玫、叶梅、萨仁图娅、巴莫曲布嫫、景宜、董秀英、梅卓、央珍、叶尔克西、白山、冯良、黄玲、黄雁等名字不仅为本民族、本地区的读者所熟悉,而且在全国各民族广大读者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她们以“人”为出发点,表现“人性”、“女性”、“少数民族女性”,对爱情、婚姻、家庭、家族表现出更多关注,对不同女性心理的描写比男作家更为真切细腻深入,因此受到各民族读者的赞赏。新中国社会环境的优化,男女平等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世界范围内女性写作的活跃,都对少数民族女作家群的形成和取得优良成绩具有推动作用,但新中国各民族女性自身意识的变化和实践上的努力,是更为关键的原因。这从她们的创作和自述性文章中可以找到印证。

  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形成和壮大,是与作家群的涌现相联系的。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之交,人们爱用“少数民族作家群”一词;80年代之后,使用频率更高的词是“蒙古族作家群”、“满族作家群”、“藏族作家群”、“维吾尔族作家群”、“哈萨克族作家群”、“壮族作家群”、“回族作家群”、“朝鲜族作家群”,乃至“哈尼族作家群”、“景颇族作家群”、“达斡尔族作家群”、“鄂温克族作家群”、“鄂伦春族作家群”等。现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都有了自己的作家群,其中有的民族人口不过几千人,60年前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有的民族没有文字,解放前靠刻木记事或结绳记事,是欧美和日本民族学人类学家撰写民族志的对象。其历史处境,如同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而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作家群,作为民族代言人,作家们堂堂正正地“表述自己”,彻底结束了“必须被别人表述”的历史。同时,他们还密切关注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力争把本民族的文学发展融入中国文学主流与世界文学大潮之中,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贡献。这是何等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历史事件,其划时代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由55个民族组成多达6000人的文学集团军,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持续发展不断繁荣的根本保证。对于新中国文学,这个文学集团军是一支生力军,它已抵达新中国文学的前沿,是文学中国的骄傲。

  20多个语种的文学,使中国文学走进了文学大国行列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来的发展,不仅使中国文学更切实地具备了多民族性,而且使中国文学凸现了多语种特色。少数民族20多个语种的文学使中国走进了文学大国的行列。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和满族使用汉语,其余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有文字的民族22个,共使用28种文字,其中有10多个民族使用的13种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时,有的用本民族文字,有的用汉文,还有人用双语写作。用本民族文字进行创作,是备受鼓励的。1956年老舍在《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中便指出:“我们希望兄弟民族的作家能够用本民族的文字,先为本族人民服务。我们欢迎他们的汉文作品,也必须奖励他们的兄弟民族语文作品。”这种“奖励”的做法至今未变,在第一至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的获奖作品中,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占相当高的比例。这不仅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读者中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学资源和文学资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使中国多民族文学保持多元一体的特色,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正确的语言政策,对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给予了扶持,有关方面不仅在文学评奖中对母语作品给予特别关注,而且给作家们发表这样的作品提供了足够的园地。新近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又郑重决定:《民族文学》要出版蒙、藏文版。据梁庭望先生统计,截至1990年,全国民族文字的文学刊物有47种,印数多达338.1万册,另有15种民族文字的文化教育刊物、5种民族文字的儿童读物、79种民族文字的报纸,都经常刊登民族文字的文学作品。北京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出版社,60年来也越来越重视以民族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出版。这与新中国成立前的零起点实属天壤之别。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翻译文学作品选》第一集(六卷本)即将出版。这套选集,主要选自2005年以来5年间在各民族省区少数民族母语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壮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东乡族、傣族、景颇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等民族的翻译作品,分中篇小说卷(上、下),短篇小说卷(上、下),诗歌卷,散文、报告文学卷,共计200多万字,全面展示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的成就。总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新中国文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多语种文学。这充实并扩大了中国文学的谱系,调整并优化了中国文学的结构,使中国文学的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和丰富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9年10月02日

上一条: ·[肖旭]“戏剧”“戏曲”辨析
下一条: ·[郭于华]社会学的心智品质与洞察能力
   相关链接
·[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吕乃华]新中国70年衡水农耕条件划段与分析
·[毛巧晖]新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七十年·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毛巧晖]民间文学:在政治与文艺之间多面向重构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毛巧晖]《民间文学》与新中国民间文艺学·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朝戈金]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李向伟]流动时代的立体书写
·[沙垚]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