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广州日报专题:粤人过中秋
  作者:曹菁 曾焕阳 潘彧 于梦江 邓柱峰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6 | 点击数:8708
 

粤人过中秋(下):
恩平造“月宫” 靓女“舞火狗”

未婚瑶族姑娘围着火堆跳舞

潮汕“烧塔”场景

中秋赏月

 

        广东各地过中秋民俗花样百出

  昨日是中秋佳节,有报道说印度拟建首个月球基地,虽然不知道是否可行,但却为这个中秋平添了几分乐趣。而记者在恩平采访了解到,其实早在数百年前,当地人就已经年年制造“月球基地”,称为“月宫”。不过这个“月宫”并不是安装在月球上,而是放在空旷地上,村民们纷纷走进“月宫”进行各类庆祝活动,出来之后就会自豪地告诉其他人:“刚刚去了一趟月宫”。

  除了恩平“月宫”外,惠州龙门县的瑶族喜欢“舞火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火狗”都是由未婚的靓女扮演,绕着篝火载歌载舞,非常欢乐。而江门与潮汕地区虽然相隔千里,但却有着类似的中秋习俗——烧塔,就是用瓦片、砖头搭成空心巨塔,在里面放入各类柴草、盐巴烧,噼里啪啦地很好玩,很过瘾。

 

  历史型:“上月宫”
  几百年前恩平就有“登月基地”

  在恩平市,大多节日吃饭前必须拜祭祖先,唯独中秋节不拜祖先,而是在晚上拜祭月亮。恩平当地人说中秋节实际上是月亮节,因此拜祭月亮对恩平人来说十分重要。傍晚,恩城有的居民就在自家的天台或门口,挂上灯笼,摆上月饼、生果等作为祭品。到了晚上,当一轮满月升起时,一家大小就齐拜月亮。也有一些人家选择结伴到鳌峰公园、中山公园和小岛文化广场去拜月,人数超过2万,这是大多数人习惯的拜法。此外,这里过去还曾流传着古老而独特的拜月活动。

  据恩平当地的史料记载,这个几乎“失传”的拜月活动又称“上月宫”,首先要用竹枝搭一个“月宫” ,由全村或几个村数百甚至上千人参加,气势十分庞大和隆重。拜月由“跳拜月舞”、“过月门”和“上月宫”三个部分组成。7时许,又圆又大的月亮从东边徐徐升起,村民边跳“拜月舞”边唱“拜月歌”。约20分钟后,伏在桌上的人都伸伸懒腰,打哈欠,揉搓着眼睛,齐声说从月宫回来了。之后大家面对月亮一边说着吉祥的话,一边开心吃月饼和生果,直至天大亮方才尽兴而散。拜月活动宣告结束。

  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月宫”制造难度很大,而且配套仪式多样,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参加这个传统活动,这两年在恩平已很少举行这个特色中秋活动。

 

  时尚型:“扮火狗”
  龙门靓女扮“火狗”

  “火狗仔,总唔来……”昨天,农历八月十五,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新村,由10多个未婚的姑娘装扮而成的“火狗”,身穿黄姜叶制作的衣裙,载歌载舞,穿村过寨,尽情欢乐。一年一度的“舞火狗”吸引了1000多名外地游客。

  据悉,每年八月十五,惠州龙门县的蓝田乡都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舞火狗”活动。白天,各村的未婚女青年都会上山割藤条和摘黄姜叶,到了晚上,未婚瑶族姑娘饭后集中,由年长的妇女给她们的臂、腰、腿部都用藤条捆上黄姜叶,然后,列队来到寨中空地,姑娘们就扮演“火狗”绕着篝火开始跳舞,男青年则围在四周放鞭炮助威。

  最近,蓝田瑶族“舞火狗”成为广东省向国家级“申遗”名录88项中的一项,有望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古型:“嫦娥秀”
  顺德“嫦娥”舒广袖

  湖畔中央高18米的大宫灯亮了起来,湖面灯光灿烂;美丽的“嫦娥”与七仙女身穿汉服从天而降,在游客当中翩翩起舞;八位仙人或坐或倚,骑着毛驴,吹着笛子,从湖中缓缓飘来;湖畔上空,2个人造月亮与天上圆月交辉成映,形成了三月映湖的美景——顺德复古式的中秋节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赏月。

  晚上9时,“嫦娥下凡,仙女散花”活动开始了。身穿汉服的“嫦娥”和“七仙女”借助空中飞人机动游戏,从天而降。铃铛响起,牛车拉来了农家米酒,身穿汉服的小贩给游客带来了田螺、月饼、板栗等中秋传统食品。


  潮流型:“烧塔”
  江门、潮汕爱“烧塔”

  中秋夜,江门棠下沙富东方村的村民早早来到村中的空旷处,就在佳节来临之前,这里已经搭建起一个圆锥形的“砖塔”。

  据棠下镇文化站站长蒙胜福介绍,“砖塔”塔高3米左右,塔身地面直径1.5米,塔口直径在1米左右,整个塔由36层砖块垒成。蒙胜福说,等到晚上7时左右,本村和邻村的3000多名村民就会来“烧塔”。记者看见,“烧塔”空地上,摆了20多桌丰盛的食物,其中月饼、鱼粥、田螺、荔枝、芋头、栗子都是少不了的。等到赏月正式开始后,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村民们把堆放在砖塔周边的干柴扔进塔里,然后浇上汽油等易燃物,引燃干柴,直到把塔身烧得通红。

  而在距离塔身2米左右的地方,村民会搭建一个高2米左右的平台,上面站着一个村民,等到整个塔身烧得通红的时候,拿起手中的铁铲,把放置在身边的海盐一铲一铲地抛向塔内,海盐遇着火热的砖头,发出阵阵“噼噼啪啪”的响声,其火焰也嗖嗖地往上蹿,高达4至5米,加上村民不时往塔内扔进鞭炮助兴,夜空下,火苗与明月相映,烧焦的海盐声与鞭炮声也唱起“二重奏”,场面十分壮观。

  据介绍,中秋“烧塔”民俗广泛分布在广东潮汕、广西、福建等地。

 

  统筹/邓柱峰
  文、图/记者 秦仲阳、严建广、陈杰、陈正新、曾毅
  通讯员/ 陈建清、梁治荣、蒙胜福、许和发、丁烁、曾圣琼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9年10月3-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台湾女性工艺特展”成为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一大“亮点”
下一条: ·凉州贤孝“瞎弦” 唱尽人间百态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