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次质的飞跃
  作者:Lucía Iglesias Kuntz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3 | 点击数:8613
 

·延伸阅读·

《信使》回顾

 

 

©教科文组织/N.Burke
印度Kerala省的Sanskrit戏剧


 
    自创刊以来,教科文组织《信使》刊登了大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以下是简要回顾:

 《昆曲的再生》,2005年11月

这门传统的中国艺术曾一度面临灭绝的危险,现在,它又重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琼歌的复兴》,2004年12月

这种艺术形式由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传进来,它将歌曲、舞蹈和魔术融为一体,由于某些社区的努力,这种艺术形式在巴西再次兴起。

《保护魔术》,2001年9月

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决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科文组织为保护濒危代表作而做出的努力便表明了这一点。

《一个没有王国的刺绣王子》,2001年7月

Tiao Somsanith是老挝行将消亡的一种金线刺绣工当中的一个,他一直在试图利用非商业手段,拯救这门正逐渐失传的手艺。

《Jemâa-el-Fna的一千零一夜》,2000年12月

由于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马拉喀什著名广场的口述传统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过去不光是由石头堆起来的》,2000年12月

世界遗产不光是遗迹和自然奇观,体现我们集体智慧的非物质理念和信仰也有它们的合法空间。


    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实例为特征的文章精选: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实例为特征的文章精选:

《伟大史诗——关于人和超人的英雄神话》,1989年9月

不管这部史诗是由无名诗人创作的,还是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口头传承并经过重新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文化、一个帝国的兴起,甚至关系到宇宙万物留给下一代的民族记忆。因此,这部史诗让历史兴衰的记忆得以保留。

《世界剧院》,1983年4月

从非洲的宗教仪式到日本的歌舞伎,世界剧院就像一幅巨幅油画,“集中表现”了一种文化。它结合了各种世俗神话和习俗、历史性的生活方式和经历,同时吸收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人类表情和信息。

《世纪之音》,1973年6月

音乐与生活本身和人类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在每种文化的早期阶段,呤诵也是一种叙述过去、教授哲学和伦理概念的手段。这个问题分析了传统音乐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教科文《信使》2006年5月刊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老照片的故事之二:1979年的早春
下一条: ·哥伦比亚发扬传统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