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尹虎彬]民间叙事的神话范例
——以后土信仰与民间口头叙事为例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7 | 点击数:15635
 


  华北为燕赵旧地,历史文化悠久。易州历史上佛教、道教比较发达,这些都对当地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末清初这里受京畿文化影响,民间宗教寺庙星罗棋布。明代以来,河北定期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活跃起来,易州则以洪崖山为中心形成了地方宗教文化中心,逐渐形成了后土崇拜的地方传统,它是古代国家正祀演变为民间祭祀的产物,其时间当为金元以后,特别是明末随着道教走向民间而形成的。明代以后正统的道教衰落并走向民间,这时,许多的国家正祀被民间加以改造,设立偶像和庙宇就日益兴盛了。明代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兴盛。地方化是民间信仰的现实选择,这是由民间信仰的功能决定的。功能就是需求。信仰的稳定性是民众共同参与的结果。河北民间宗教里的神明都是本地人,都有俚俗尽知的口头传说。

  后土祭祀的仪式活动形成了一个信仰共同体,它以共同信奉后土为精神基础,以一年一度的后山庙会为纽带,以定期朝山进香为义务。在河北以洪崖山后土皇帝庙为中心的方圆数百里范围内,后土为民间崇拜的主神。后山庙自清代以来香火很盛,历史上经历过1938年抗战,1949年、1958年文革,以及1984年的恢复等历史变迁。三月十五后土庙会,其组织很严密,仪式活动有统一指挥,是按照顺序进行的,是附近各县各乡民间会统联合组织的后土普祭活动。①

  现在我们可以对后土崇拜作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它是一种膜拜仪式。我在此进一步以膜拜仪式(Cult )这一术语来特指民间的神灵与祭祀传统。膜拜仪式是一种含有仪式和神话成份的现场活动。对后土的祭奠在河北民间季节性的重复中处于中心地位,民间社会对神灵的祭奠具有循环的特性。与此相关,我将在以下的论述中说明该论文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神灵与祭祀是民间叙事传统的原动力。在地方性层次上的后土祭祀,它对宝卷、民间叙事传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在较为广泛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通过后土崇拜的地方传统,来了解一个地方性的民间叙事文本的实现过程。

 

(一)
 

  后土崇拜仪式与仪式表演是由神社来承担的。在河北音乐会和佛事会等民间会统,他们拥有成套乐器和经卷,固定的演练场所,依托于村里寺庙做仪式活动。当一村有数个会统之时,各个会有各自外围组织和空间管辖范围。音乐会为神社,这个性质决定了它的职能范围,其中有相当部分与祭祀典礼仪式有关,音乐在其中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礼制、礼祭、礼教带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伦理主义。它的活动,诸如娱鬼、游庙、拜庙、丧事坐棚、求雨,都与祭祀相关。其社会职能是敬神礼佛祭天地,且为村民超度亡灵、净宅。民间乐社设立神堂,拥有神像、经卷、乐器,演奏音乐以娱神灵,逢年节举行踩街拜庙等仪式活动,所有这些都表明乐社的核心职能是为民间宗教信仰服务的。神社的血缘根基与传承模式适应了儒家式社会的特点。②

  河北民间会统,分布密集,有几代以上传人。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行为模式,组织制度,具有同宗村社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根基,决定了中国的宗教传承机制:“既无另设宗教组织的必要,也就没有入教的手续以及教徒非教徒之分,宗法等级组织下的成员都是传统宗教的信徒。” 传统的礼教把祭礼当作教化的手段,强化宗法制度中的“敬天法祖”的价值取向。民间信仰以这种血缘根基的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多神信仰;以天地崇拜为中心的自然崇拜,都将祖先崇拜为核心内容。可以说,民间信仰借以表达的文本、神灵及其偶像、对偶像的膜拜,这些信仰的行为都与祖先崇拜不直接关联;它的性质关乎神圣世界的。在这种神圣崇拜的背后,它的动机却是实用的、世俗的、具体的,那就是敬祖追远。中国人对于天堂和地狱、三世轮回的信仰,不如对祖先诚笃,不如对后代更为用心。敬奉祖先、繁衍子孙,是为了自己也被后人奉为祖先。

  这项研究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活形态的民间传统之中,宝卷是如何被表演和传递的。因此,研究宝卷不得不探讨与宝卷有关的民间组织,研究它们如何拥有并且利用宝卷,研究艺人的训练和演唱过程。从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宝卷不再仅仅是书写文本,不仅仅是供阅读的,毋宁说它是用来表演的,它是表演的底本。活形态宝卷的消失就是从它的音乐的消失开始的。无人能唱的宝卷只能束之高阁。宝卷的生命是表演,真实的表演,这种表演的音乐形式当初是由宗教寺庙走入民间的,降格为民众仪式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的信仰行为和传统的乡村生活服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下一条: ·[尹虎彬]“同志歆朋为雅集”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