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春节遭遇“中国式烦恼”
  作者:郑茜 海鹰 蓬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8 | 点击数:5550
 


  “这个年过得真累,各种饭局、人情礼数、红包礼物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年是过得越来越没有意思,甚至都有点怕过年了……”春节假期过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述说春节假期中的烦恼。

  和读者一样,在我们的记忆中,小时候也总是盼望过年,盼望着有快乐的假期、漂亮的新衣和众多美食。然而,眼下过年的各种人情礼数、相亲饭局等种种烦恼,让不少年轻人越来越为之所累,越来越怕过年。

  “剩男剩女”遭遇“被逼婚”

  “中国年轻人的春节烦恼——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问候是:‘有对象儿了吗’;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祝福是:‘祝你明年过年领回来个对象儿’;听到次数最多的关于亲友的消息是:‘你看ⅹⅹⅹ都有对象儿了’。”

  2011年春节期间,这条名为“中国年轻人的春节烦恼”的微博被大量转载,不少单身大龄的“剩男剩女”表示“深受其害”。

  老家在荣成市的小王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深圳工作,随着年龄渐大,亲人朋友越来越为她的婚恋操心,每次回家总是被家人朋友“逼问”感情问题,父母和奶奶甚至下达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她说:“年前我就怕回家,亲戚朋友一见面‘有对象了吗’的询问比‘过年好’还要多呢,让人烦死了。”

  和小王一样,正在海南大学读研究生三年级的王青感觉这个假期压力很大。原本她以为家人会比较担心她将来的工作去向,没想到春节期间她屡屡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有男朋友了吗?”虽然王青很享受目前的单身生活,可是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热心问候却让她有点吃不消。

  “以前只听说工作了的同学和朋友们被家人要求‘抓紧恋爱’,甚至去相亲,没想到自己还没毕业就面临这样的处境,原来单身也是一个缺陷。”王青有些头痛地叹道。

  接到父母“催婚令”的还有那些虽然有男女朋友,但是不愿过早步入围城的“伪单身”们。

  在济南一金融机构工作的李雪去年刚刚跟相恋10年的男友订婚,不想今年春节却遭遇父母催婚的暗示,让她和男友十分无奈。李雪说,“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开始工作,男朋友也刚刚换了新环境。我们都希望能有多点时间和精力用在事业的发展上,不想过早被束缚在婚姻的负担里。”同时,很多朋友结婚后迅速生子、被家务缠身的例子也让她不愿过早放弃结婚前的自由生活。

  在流行的社交网站上,不少网民在状态或签名中表示过年频频遭遇“被相亲”和父母催婚,希望假期快点结束,迅速逃离催婚的“紧箍咒”。

  “红包劫”让幸福感打了折扣

  去年下半年才在济南一单位毕业工作的小李,是典型的“月光族”。他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扣除衣食住行的种种费用,往往不到月底就“捉襟见肘”了。而好不容易“让钱包鼓起来”的年终奖,却在这个春节假期里也浮云般迅速散去。

  “学生时代过年都是收红包的人,今年工作了,变成了发红包的人。”小李除了给父母买衣服、办年货外,还要给表哥表姐、堂哥堂姐家的孩子们派红包。春节假期还没过完,他的口袋就又“瘦”了。

  与小李有相同烦恼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2010年底物价上涨的背景下,过节的花费和红包的数额也跟着水涨船高。网络上一个关于“春节开销”的调查显示,有9331位网民认为过年的幸福感“一般”,占参加调查人数的42.54%;有24.01%的网民认为“一点幸福感都没有”;同时,47.47%的参与者认为过年的压力主要因为“开销太大”。

  在这项调查中,31.42%的参与者表示花销主要花在看望亲戚,63.62%参与者在选择礼品时选择“送烟酒茶等,传统有档次”。过半数的参与者过年的花销都在3000元以上。

  同时,社会角色的转变和人情礼数的压力也增加了年轻人的过节负担。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大众日报 2011年02月16日 11:4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年关恐婚、信息焦虑 盘点春节前后白领综合征
下一条: ·蚁族春节恐归:事业平平还被逼婚 开销大花光积蓄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
·[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