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纸寿千年“良医”稀缺 山西古籍亟待修复
  作者: 毕树文 晓风雪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05 | 点击数:8072
 


  150余万册的古籍存量,25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山西一直以拥有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而自豪。中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称:三晋古籍用“价值连城”四个字根本不足以度量其珍贵价值。“纸寿千年”,是用来形容古代手工制作的宣纸的词语,本是夸赞古纸流传久远;然而,对于很多珍贵文献来说,千年也意味着其“大限”将至。据不完全统计,仅山西省图书馆就有近4万本古籍急需修复。

  但是,由于“入行难收入低,工作不讨喜”,与亟待修复的古籍相比,山西专业的修复师少得可怜,如果一本本去修补破损古籍,需要数百年时间,山西古籍已等不起。

  古籍修复,如何摆脱势单力薄的现状,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如何让文明的记忆依然可以触摸?我们在努力寻找答案。

  灿烂的三晋文化,为山西留下了上百万册珍贵古籍,其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些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既是三晋悠久历史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我省古籍普查、保护和研究的任务艰巨与紧迫。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直言不讳地表示:山西古籍修复已是一个等不起的工程,数以万计的珍贵善本急需修复。

  古籍汗牛充栋,保护刻不容缓

  记得2007年就山西古籍保护一事采访王开学时,当时还是省图古籍部主任的他,对山西古籍的数量和质量都赞不绝口。时隔四年,当记者再次见到他时,这位多年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专家,却总在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山西古籍虽然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但保护已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古籍存世数量约为30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破损严重。我省基本上也是这个比例。目前我们正在分步骤、分层次抢救那些最有价值、破损严重的古籍。”

  王开学告诉记者,他们把古籍分为善本古籍和普本古籍两种。善本古籍一般指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文献,而善本又被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古籍要追溯到元代以前。

  “譬如我们馆的镇馆之宝《佛说北斗七星经》,它是北宋雍熙3年宋绛州郭下宋守真写造,赵寓雕刻,刷印后广施于众,是目前省内发现最早的宋代雕板印刷品,也是当前存世的海内孤本。”王开学告诉记者,像《佛说北斗七星经》如此珍贵的古籍善本,山西省尚无一人可以修复,都是国家图书馆派专家免费修复。

  “现在我们山西可以修复的古籍,一般都是二三级的善本和普本。即使是二级善本,也只有两个资格老的修复员才能修复。而我省目前有150余万册古籍,山西省图书馆有30万册,其中仅珍贵善本就有4万多册。这些善本大多年代久远,老化破损严重,急需修复。而山西省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十名,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上百万册的古籍,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据王开学介绍,他们将需要修复的古籍分为急需修复的、必须修复的和可以修复的三类。目前仅山西省图书馆急需修复的就有上万册,仅有的十名修复员,不仅承担着本馆的古籍修复工作,还承担着全省其他地方古籍的修复。王开学说,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山西的古籍修复才刚刚起步。

  千年,纸张寿命的极限

  民间有“纸寿千年”的说法,意思是说,纸张的保存时间到了千年,就是一个极限。照此推算,宋元年间的古籍善本已接近这个年限了。

  “都说千年是纸张寿命的极限,事实上很多都达不到这个水平。过去古籍所用的手工纸纤维韧性较好,且只是一面有字,老化破损尚可修补。而民国以后的机制纸由于工艺和成分不同,上世纪50年代的报纸现在已经脆得不能翻了。”王开学告诉记者,保存不善和其他人为因素,也是缩减古籍寿命的原因。比如一些地方无法提供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甚至长期堆放在地上,文献的寿命因此大大缩短。

  “目前,古籍保存所需要的环境问题,破损古籍的修复问题等等,都长期提不上议事日程。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由于长期没有适量的资金投入,古籍保存环境长期落后于公共图书馆。一些著名的高校,严格地说,并不具备保存古籍的条件。比如在南方的夏季,书库里没有空调,闷热潮湿,人一进去,汗如雨下,拿书出来,衣服全部湿透,这种环境对古籍的保存非常不利。”

  “适当修复延长破损古籍的寿命,是最好的抢救。而和其他文物一样,古籍修复首先要遵从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即重点抢救那些影响古籍寿命的、必须修整的地方,对破损不严重的地方尽量不动,以保持古籍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不受损失。”

  王开学说,古籍修复是一门既费心又耗时的“拯救艺术”,必须科学、规范,防止不可逆的“破坏性修复”。这就要求修复人员不仅要有修复技术,还要有古文、生物、化学等较广泛的知识。

  “如此高标准的要求,直接造成了专业修复人员的严重不足。就以三分之一破损率计算,我省有50万册破损古籍,而现有修复人员少得可怜。山西省古籍修复中心成立时,我省专门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只有两名,去年经过培训增至10人左右。专业修复人员的缺乏是我省古籍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山西 2011-11-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珍藏家族史乘 书写平民史册
下一条: ·[华林 谭莉莉]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技术研究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黄景春 陈杰]盘古神话辨析:以古代文献为中心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王霄冰]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程少轩]肩水金关汉简中的端午节
·傅璇琮、程毅中谈五六十年代的古籍整理与出版·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杜再江]黔西北彝族钞本亟待抢救·悠悠汉籍路 熠熠汉文圈
·中国整理散藏海外少数民族文献存在三问题·数字资料能长久保存吗?
·[张贺]民间文学的数字化:再现一个您未可知的民间·[黄晓峰]夏含夷谈古代文献的不断重写
·古籍整理出版要以规划为坐标·[陈华文]失落的光荣:后三套集成时代的民间文学
·多彩云南 绚丽文化·古籍整理,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芬兰口传文学资料库介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