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云南打造“阿数瑟”文化 展现百年中缅胞波情
  作者:魏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23 | 点击数:4387
 


  中新网昆明9月23日电 (魏琳)一直以来,中缅边民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与民族风俗,共同欢唱“阿数瑟”即为其中之一。记者23日从享有“国际踏歌城”美誉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获悉,该县将着力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 

  与镇康毗邻的缅北果敢地区居民几乎全部是华人、华裔,境内外居民世代友好、亲密往来,“打歌”唱“阿数瑟”是双边民间友好交往活动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方式。千百年来,中缅边民共同传承弘扬着“阿数瑟”文化。

  “阿数瑟”曲调源于现实生活,用最直白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了人们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男女皆宜,老少都唱”的民间演唱艺术,被称为“飘荡在茶马古道上的天籁之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高的亲和力。演唱者往往是现编现唱,不用做什么准备,从天文地理、生产节气、男女之爱、古今风物等都可以唱进调子里,每唱完两句,后面都要以“阿数瑟呢瞧着,罗细瑟呢甩着”结束。

  自“阿数瑟”逐渐成为中缅边民友好联谊的方式之一,镇康县每年都举办“阿数瑟”歌王歌后比赛,积极鼓励双边居民进行自主创作。2011年6月,镇康县不仅开始向中缅居民征集“阿数瑟”元素原创优秀歌曲,而且拍摄了中国临沧首部原生态“阿数瑟”文化音乐故事电视剧《镇康回响——阿数瑟•阿婀娜》。

  镇康县县长杨永红介绍,“阿数瑟”歌王歌后比赛时,中缅选手们都踊跃参加,不论老人小孩,还是少男少女,都会即兴对唱“阿数瑟”。在日常生活中,镇康县居民与果敢地区居民常常自发组织“打歌”唱“阿数瑟”活动,每天傍晚,社区活动场所都聚集了很多人。如今,“阿数瑟”不仅成为了中缅边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还成为了镇康县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今后,镇康县将加大力度把“阿数瑟”文化推向全国。(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23日 15: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上海“欢乐民俗节”让“非遗”走近寻常百姓
下一条: ·首届国际民俗摄影图片论坛在昆明举办
   相关链接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
·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珞巴族:见证时代变迁的古老民族·门巴族:从遥远的历史走来
·傈僳族:历史迁徙中的分散与凝聚·壮族:越南有“贝侬” 交流渐深入
·京族:中越两国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纽带·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
·独龙族:加快发展是境内外面临的共同课题·蒙古族:兼具历史和现实影响力的草原民族
·朝鲜族:影响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民族·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柯尔克孜族
·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