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民间文学走进数字化时代
  作者:记者 张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01 | 点击数:11270
 


江格尔的传承人加·朱乃在传唱《江格尔》   吴凤翔 摄
 

口头文学数字化工程江苏卷·车水歌的图片

口头文学数字化工程江苏卷·手抄歌本的图片


  7月13日,在中国文联的一间资料室里,79岁的杨亮才和几位同事从堆积如山的纸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早已泛黄的书册,一一过目。“这些资料要先鉴别分类,然后才能送去扫描,最后上网。”杨亮才退休前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现在担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被杨亮才视为珍宝的这批资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的各地民间口头文学的书面记录。除少部分曾公开出版外,绝大部分都是内部编印资料,一部分为铅印本,一部分为蜡版刻印油印本,还有少量手抄本,总计5166种,总字数超过8.4亿。体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寓言、童话、歌谣、谚语、史诗等民间文学的全部门类。这些凝聚着几代人心血的资料即将被搬到网上,成为人人可以检索阅读的电子信息。

  2010年12月30日,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民协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我们和汉王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高速扫描和文字识别技术,把这些资料转化成图像和WORD文档,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王锦强说,“永久保存和资源共享,是口头文学数字化工程的主要目标。”这批资料自诞生以来,短则10余年,长则60余年,有的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亟待保护;而且,只有上网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资料的全貌,便于读者和研究者使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29日 09: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探寻人类文字“活化石”东巴文(图)
下一条: ·充满神秘感的景颇族竹筒取火(组图)
   相关链接
·[刘文青]民间文学《劏狗六爹的故事》的非遗传承历史考究·[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梁家胜]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特质与新生机制
·[贾志杰]媒介研究视域下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再认识·[洪鑫珂]论网络民间文学的创作者
·[何城禁]文本建构与学理反思: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学术史观照·[浩斯巴雅尔 木仁]《元朝秘史》中的民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挑战、机遇与实践探索
·[杜若桢]《王者荣耀》神话叙事的数字化转生·[戴昕颖]民间俗文中 “去神圣化”的宗教符号
·“仪式文艺的文本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文学前沿研究讲演录》新书发布会举行·[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康丽]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