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北京举办30余场庙会 商业味浓郁文化色彩暗淡
  作者:中广网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8 | 点击数:4720
 

 
  【提要】北京今年一下子办了30多个庙会,商业气息浓郁的庙会还能否传承民俗文化?

  中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过年逛庙会,是不少地方的春节习俗,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每天都表演的元妃省亲的片段。盛装出行的队伍,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而这样的传统文化展示在北京的庙会中已经不多见。

  据了解,今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北京市要举办大大小小30余个庙会。但是,有不少游客反映,很多庙会的商业味太浓,传统文化色彩稍显暗淡。中国之声连线昨天到北京大观园红楼庙会采访的记者王宇,关注详细情况。

  主持人:昨天有游客反映,很多庙会卖的东西太多,但大家想看到的传统文化的展示太少。你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昨天去大观园红楼庙会采访,那里张灯结彩,非常喜庆,人流如织很热闹。娱乐和商业项目种类繁多,活动项目里虽然有杂技、拉洋片等项目,但整体上传统民俗表演的部分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打气球,套圈、砸罐子等现代游戏。在商品里,大部分是在平时小商品市场能够看到的东西。总体说来,传统民俗元素少了一点,没有占到多数,是民俗搭台,但不是民俗唱戏。

  庙会里的商品、食品价格要比平时稍微贵一些,但不少人表示不在乎价格差异,毕竟商户们付出了服务,而他们过节期间游园心情很愉快,不在乎多花一点钱。

  传统、民俗、快乐、幸福……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人们对于庙会的节日期待,但现实情况看来是喜忧参半。对于王宇在庙会上的见闻我们也从一些游客的评价中得到佐证。

  游客1:我去了陶然亭公园庙会,卖的东西每年都一样,单一,年味不是特别足,文化气息不是特别浓。货品质量也不是特别好。有一个角落专门卖脸谱和手工艺的绘画、泥制品等,挺吸引人的。

  游客2:虽然我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但老觉得(庙会)跟北京过去不一样,商业味太浓,没什么意思。像地坛招标,肯定价格下不来。另外,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正经八百的庙会,但传统东西比现在味浓。

  游客3:我看到了陶然亭公园,滑冰车还不错,但有些东西质量不是特别好。昨天和妈妈去买了,泥制的兔子,他告诉我们是经过20多种工序做成的,而且外面染的颜色都是手工的,但仔细一看都有掉皮的了。最好有一些老北京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另一个时代,看不到老北京的东西,应该在庙会里面体现一下。

  游客4:庙会应该突出传统手艺活,现在很多传统手艺都要失传了,在工艺方面应该加强一下,比如,希望看到剪纸、年画、版画等。

  品传统小吃、赏民俗表演,这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庙会风情现在多少被过浓的商业味冲淡了。那么,商业在庙会中应该是个怎样的角色?昨晚,民俗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萧放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说,虽说商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庙会的运转,但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凸显的还是传统文化、传递的还是快乐幸福。

  萧放:本来庙会有商业味无可厚非,传统庙会里商业也很突出,但商业怎么做有几个最根本的特性。第一,传统。传统的小吃、传统的玩意、传统的游戏、传统的祭祀活动或其他信仰活动。第二,庙会是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满足城市各个阶层的人的需求。

  对于商业味过浓的质疑,昨晚,北京市大观园园长马俊潼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说,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已经减少庙会中的商业含量,多为大家提供服务。

  马俊潼:构想的时候已经剔除了一部分不太适合节日的小百货,原因是想减少商业味。投入翻了一番,以往的庙会没品牌,今年的节目,比如木偶是中国木偶团,红楼是红楼梦十二钗,民俗团是北京市文化局院团之一。我们想通过精品文艺节目拉动文化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商业味十足的商品。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现在的庙会怎么办才能回归传统、找到与商业服务准确的平衡点呢?萧放说:365天下来,春节是老百姓集中释放一年压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赚钱了,而应该以提供服务为主。

  萧放:主要我想还是给城市市民提供一个娱乐的精神享受的文化空间,所以这个方面我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这个时候不要说想去赚钱,想到让老百姓去快乐,老百姓在过年逛庙会得到快乐之后,社会和谐,城市建设、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更美好。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2月07日07:3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铁梁:各地习俗不同 合家团圆主题相同
下一条: ·春节新过法:拜年走俏 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