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0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0年两会专区

[杨杰宏]“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视野下的纳西族民俗研究
  作者:杨杰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04 | 点击数:7195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视野下的纳西族民俗研究
杨杰宏
(丽江师专)
 
摘 要:钟敬文先生提出了建立“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理论主张,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民俗学是基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而言的,每个民族的民俗研究既有其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形成的学科个性,这些个性又共同构成了一国民俗学的共性。本文基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现实背景,以纳西族为例,对纳西族民俗的概念、范围、特征、功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纳西族民俗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纳西族;学科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树喆]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
下一条: ·[薛洁]新疆兵地民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相关链接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王圣亚]从习俗到交易:中国冥婚习俗的历史嬗变及市场形成
·[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
·[涂馨月]净明道科仪的“声教”实践与忠孝伦理的宗教中国化研究·[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
·[唐娜 邹晓媚]中国木版年画源头考·[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
·[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
·[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邵凤丽]活态文本与文化实践:民俗学视域下家谱的双重属性
·[任宽]中国虎故事的历史演变及其自主知识生产·[邱毓琪]民间文学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系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刘源源]艺术民俗学视野下大南坡村乡建中的乡民艺术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