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郭于华]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考察
  作者:郭于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5 | 点击数:6287
 


内容提要:作为引领和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之一的生物技术,其影响力从来不限于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贸易领域。“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中广泛的震动,同时导致了来自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集团及不同国家之间的纷争和全球性的影响。由于中国在大豆生产与消费上的特点、中国社会结构、文化和制度方面的特性,使之在对待转基因大豆的态度上被认为独树一帜。在转基因领域,知识与权力的结合获得最为充分的显现,而在其中消费者不可能达致真正的知情,他们在面对一种具有相当不确定性的陌生事物时的不知所措,正是知识—权力宰制的体现。

关 键 词:转基因大豆;知识—权力; 科技神话;消费者

(本文原刊于《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版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唐灿]女儿赡养成为新风俗
下一条: ·孙庆忠:近二十年来人类学汉族社会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程梦稷]画框与化外:明清日用类书的诸夷图像与视觉政治
·[赵李娜]从“知识留白”到“独立门类”:中国当代家居整理实践的知识生产与出版嬗变(1978-2024)·[赵晨之]万物有灵论引入中国的知识考古与泛化
·[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
·[张天睿]权力与秩序的“社会宪章”·[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
·[孙正国]故事诗学的自主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任宽]中国虎故事的历史演变及其自主知识生产·[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毛春晓]景观推介、意象感知与权力叙事·[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超]空间、物与地方知识: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的在地性制约机制及其破解策略·[梁家胜]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特质与新生机制
·[李文文]算法时代的“数字灵媒”:短视频平台上占卜民俗的知识再生产与本土化重构·[乐晶 万星]“地方性知识”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跨地方”衍生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