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陈思达:七月十五中元节
  作者:陈思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26 | 点击数:5586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节日期间,民间有追荐祖先、礼佛敬道、放河灯、烧纸钱等活动,所以又称幽灵节、鬼节。

  我国道教尊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根据道家的阴阳五行说,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之夜定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形成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七月十五是地官降世察看人间善恶并行“赦罪”的日子。据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记载,其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日夜讲诵道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所以,人们在中元节以时鲜果品、财帛幡幢等物品供神,祈求诸神超度坠入地狱的祖先,并赦免自身的过失。唐玄宗曾于开元二十二年颁布一道敕令:凡遇正月、七月、十月三元,官民一律禁屠素食。此后,中元节成为皇家支持而通行全国的节庆之一。唐卢拱《中元观法事》诗“四孟逢秋予,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描述的正是当时人们在中元节举行道教法事的盛况。

  礼神祭祀是上古先民们最重要的活动。当时人们依据天时物候进行春祭秋祭,逐渐形成了春祈秋报的信仰与习俗。七月十五,正是农作物成熟、丰收之际,人们将各种成熟的果食谷物等供献在神祖灵前,报答神鬼与祖先的荫庇。此时的祭祀仪式在古代称为“秋尝”、“荐新”。在讲求孝道,“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礼法社会里,“秋尝”、“荐新”的意思就是要先人们一同来分享收获的果实。

  我国是一个儒、道、释融合、并行的国家。佛教传入后,“目连救母”的传说又为中元节注入了新的元素。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弟子摩诃目犍连之母死后,堕入饿鬼道中,摩诃目犍连请佛祖救拔母亲,佛祖教于七月十五日置百味果品供养十方僧众,以解救目连之母脱离饿鬼道。于是,信奉佛教的人们便在中元节举行盛大的法会,并用盂、盆之类的器皿盛放时令瓜果供养僧众,称为“盂兰盆”供,僧人为之念诵经文,超度他们的先人,中元节因而又叫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还有放河灯的习俗。旧时,这一天从傍晚起,汾河里便开始飘荡着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各种河灯。在这属神的时分,点点温暖的人间的灯火,载着家人的祈祷与期盼,沿着河流缓缓地流向夜的深处,流向先人们居住的幽冥的灵界。

  如今,放河灯的场面在太原虽已不复存在,但是,人们祭奠先人的情怀依旧。七月十五日前,家家都要带着各种新鲜瓜果、时兴的糕点和麻谷、纸钱等到祖坟上祭奠先人,并报告一年丰收有望,生活衣食无忧。出嫁的姑娘则每年在节前回娘家的祖坟举行祭奠。

 

  文章来源:光明网-太原晚报 2010-08-24 10:46:32

上一条: ·多彩的彝族赛装节
下一条: ·洛带遗风 谛听客家心灵的声音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梁玉婉]消失与重构:儿童的仪式再生功能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王惠]同乡异地的“祖先”·“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