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湖杯感受春节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大学组三等奖·
当村落场上的麦草垛变成浓缩的雪山时,火红的炮竹点燃了农人对年的热切期盼。他们忙着祭灶扫屋,杀猪宰羊,为置办年货,乐此不疲的奔走在人头攒动的街市上。那热闹祥和的气氛赶走了一年的劳累,厚厚的积雪也难掩庄稼人喜庆的笑脸。
除夕前,火红的喜帖便由正房,正厅直贴到猪栏,鸡栅,甚至扫帚上。而后扫蛛网,掸尘土,清净了往年的沉重后,农人的心也变利落许多。当崭新的春联用刚煮好的浆糊热乎乎的贴上门框时,年的味道便愈加浓郁了,屋内雪白的墙壁上则鲜亮着几幅年画,那张五谷丰登图上,总有条大鲤鱼游进金灿灿的季节,带来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好兆头。而被涂染成红色调的小村就是一张传统的精美剪纸,贴在黄土地上,新簇簇的亮眼。
到了除夕,奉上三牲,大祭祖宗,名曰“谢年“,而后阖家老幼,团聚一堂,准备吃年夜饭。灶膛里的火舌舔噬着干柴噼啪作响,白花花的蒸汽笼罩着庄稼人满足的笑脸,他们忙碌着不可马虎的年夜饭,煮肉备菜,榨油果子,而一旁的案上已摆满了新出笼的馒头,在顶上点颗红枣,便有了甜丝丝的味儿。那些由枣木模型中托出的糕点虽不精致,但花色却也繁多,有“财神送宝”,“岁岁平安”,“福禄寿三星”等等,都团簇簇的摆在大桌上,一派喜气之象。此时的天色已浓,蒙蒙光线中可见烟熏泛黄的墙壁上贴着和颜悦目的灶神像,两旁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几个字。而墙角处则堆满琳琅满目的年货,昭示着庄稼人日渐节升的好日子。
大年夜,一贯寂静的小村沸腾了,震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炸响在小村的夜空上。庄稼人烫好香醇的小酒,备好精美的小菜,围坐炉边拉家常,看春晚,互相倾诉新年的祝愿。一时间,震天的炮声,开怀的笑声,伴着袅绕的炊烟在小村的夜色中久久不肯散去,只有屋檐下那一串串红艳艳的尖椒和黄澄澄的玉米悄悄诉说农人的好日子。孩子们最是欢愉,穿着新衣,含着糖块,向长辈磕头辞岁,争讨压岁钱,不管多少,拿了便喜滋滋的跑去玩了。守岁的大人们或摸着小牌尽欢,或磕着瓜子闲谈,开始精神颇旺,双目炯炯,似要熬个通宵,待到晨鸡初唱时,便都呵欠连连,沉入梦乡。当然,初一总是要早起的,打开大门,放串鞭炮,以迎东来之喜气。
从大年初一起,一茬茬拜年的人们便提着各色礼当,穿梭在乡间小道上,包裹的头巾翻滚喜悦的舞姿,憨厚的笑脸带着朴素的问候,张家村的老张头碰上李家庄的李木匠,便拉着手儿寒暄不完。镇上或附近村里的秧歌队也会在这个时候热热闹闹地扭进村子,大红大绿的演出服成了小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老汉们袖着手站在秧歌队的最后头,咧着满脸的褶子乐个不停;年轻人则挤在前面,说说笑笑,好不自在;孩子们最是欢愉,有的追逐在人群中,有的拿着糖葫芦津津有味的咂着。待到元宵节时,农人们又要忙着扎彩灯,玩龙灯,舞狮子了,整整放松一个月,才开始忙起农活,过安静的日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也昭示着新一年的开始,走远的岁月虽然在农人的额头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迹,但带来的是更多的吉祥和富裕。小村的年是质朴的,沸腾的,幸福的,那浓浓的年味只为道出一个字:福。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