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卢晖临]扩展个案研究
  作者:卢晖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29 | 点击数:8513
 

 

    整个扩展个案方法的实施过程都贯穿着理论的角色。透过宏观俯视微观,经过微观反观宏观,
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双向作用都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同时也构成了理论重构的源泉。

麦克·布洛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2003—2004年度美国社会学协会会长。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人物,始终坚持“阶级”分析的视角,主张将阶级带回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公共社会学》,布洛维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传统的个案研究主要面临着两个批评。第一个批评涉及个案研究的意义:个案研究可能提供非常有趣的结果,但是却无法说明自己具有多大的普遍性,此所谓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问题。第二个批评涉及分析层次:作为对社会处境中具体的人际互动的研究,个案研究具有微观性和反历史性,而往往忽略宏观因素的作用,此所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问题。针对这两个批评,扩展个案方法追求自田野“扩展”出去,它将反思科学运用于民族志,旨在从独特中抽取一般,从微观走向宏观。

  扩展个案方法的奠基者,当推社会人类学中的曼彻斯特学派。他们的研究展现了规范性描述和日常实践之间的矛盾,他们在追溯这些矛盾时,不仅考虑内在的冲突,同时把宏观的权力结构、国家、世界历史背景等因素考虑在内。

  布洛维的研究

  在重建和发展扩展个案方法方面,布洛维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社会学第一人。他通过自己在赞比亚作的一项经验研究,具体展现了扩展个案方法的应用。

  布洛维于1968—1972年在赞比亚进行了为时四年的田野工作。当时赞比亚刚获得独立,全国绝大部分人口是文盲,对白人经理和专家的依赖很严重。新政府致力于消灭白人的优先权,开展“去种族化运动”,即所谓的“赞比亚化”。

  布洛维选择了赞比亚铜带省的两家公司,企图研究跨国公司面对后殖民政权的应对政策和策略。

  布洛维分别从上下两种视角研究了这个问题。在上层视角中,他选择年轻的人事官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非洲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在下层内部视角中,布洛维则从大多数无技术和半熟练工人的立足点出发探求赞比亚化。

  研究表明,尽管殖民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殖民统治秩序并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政府虽然宣称赞比亚化获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领域白人统治者占主导的状况实际上没有太大改观。白人公司的应对满足了政府赞比亚化的目标(黑人在管理阶层的数量上升,并且经济保持原来的发展水平),同时又按自己的利益在实际上保留了color bar(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为什么一项推动赞比亚化的运动却导致了种族歧视的继续?布洛维认为,答案必须在更广泛的范围中寻找。第一,虽然政府倡导赞比亚化的口号,但代表无技术和半熟练矿工的非洲贸易联盟只对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感兴趣,对上层监督者的变动则不感兴趣。第二,黑人矿长处于黑人下属和白人老板中间,是种族和阶级紧张的杠杆。第三,公司管理者一方面企图通过控制管理层加强对黑人的歧视,另一方面在工人中则尽量使用黑人工人以降低费用。第四,赞比亚政府非常重视铜业发展,铜业是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政府愿意让白人移民管理工业,他们拥有从事管理的经验和能力,而这在短期内黑人是无法具备的。如果完全任用黑人的话,由于缺乏管理才能导致的经济滑坡将是赞比亚政府不愿看到的。白人管理者拥有的经济权力不能威胁政治权力,这也是政府容忍他们支配权的前提条件。

  法农(Frantz Fanon)的“后殖民革命”理论引导了布洛维的分析。他对跨国公司、矿工、赞比亚经理以及外来人的分析,与法农对民族资本家、知识分子和农民的阶级利益的剖析正相呼应。作者将政府对工人的无纪律、懒散和混乱的指控,变成对新的统治精英自身的反对,后者的奢华和放纵来自快速的向上流动。至于工人自己,他们是法农所谓的“劳动贵族”的原型。他们追求自身狭窄的经济利益,不怎么去关心种族歧视问题,将矿厂的国有化看做政府施展严格纪律的诡计。布洛维所做的不只是重新演示法农的阶级范畴,它通过将宏观力量(推动从African Advancement到赞比亚化的运动)与维持阶级继替的微观过程联系起来,设定了阶级的地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7-23

上一条: ·[郭于华]社会记忆与人的历史
下一条: ·[杨义]《论语》还原初探
   相关链接
·[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高鹏程]廖泰初的教育社会学
·[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林海聪]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早期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实践
·[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刘爱华]乡村振兴语境下民俗旅游景观化趋向审视:婺源篁岭的个案研究·[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
·[康丽]公共危机时刻的学科实践与学者自觉·[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康丽]公共危机时刻的学科实践与学者自觉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
·[弗里德曼]论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吉国秀 李晓林]西塔的变迁: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王新艳]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 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探讨
·[肖志鹏]非遗保护与社区治理:天龙屯堡的个案研究·[毕传龙 赵娜]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个案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