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田兆元]地域文化的人文价值
——《湖北随州民间文化研究》序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8-19 | 点击数:3986
 


  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因其独特性而具有普遍价值,如西藏唐卡,如纳西古乐,作为一种独特资源,因其珍稀成为多元的人类文化的一种,被学者视为难得的研究资料,以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能力,服务社会。而游客为其好奇心驱使,前往观赏,成为旅游资源。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人文价值。

  地域文化本身也会具有普遍性,成为一种文化的代表,如西安的古文化,洛阳的古文化,北京的古文化,它们是历史上某一个时期中国文化的代表,虽然属于某一地区,但是,人们不是将它看作独特的地域文化,而是视为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作为能够代表一定时空一定族群的文化,当然很有价值。这就是地域文化研究的魅力所在。

  而有的地域文化,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特征都不明显。

  但是,有的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且特征鲜明。湖北随州的文化就是这样。

  对于多数人来说,随州在他们的心里,肯定是一种地域文化。事实上也是这样,随州文化首先是独特的。独特的曾随古文化不可替代,震惊中外的青铜编钟,虽然有周代礼仪文化的要素,但是,那只是一个不大的诸侯国的文化创造,所以是独特的。随国虽然和楚国亲善,那也只是和另外一个更大的地域文化的关系。至于流传的随州歌谣故事,也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随州的考古文化和民间文化有太多太多的独特的东西,其珍稀遗存和传世作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州又有普遍性的文化特质。首先,这里是炎黄文化的重要一支-----神农氏的故土,是炎帝文化的家园。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那么,这里是文明发祥的圣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这里的文化不是太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性了吗?不要说关于炎帝的传说,就是那些现在流传的故事,不少的都和尧舜鲧禹发生关系,仿佛这里是文化中心一样。

  从随州发现“九鼎八簋”这样的天子葬礼模式看,随国人是有天下之志的。这个汉东大国的实力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从音乐上讲,它是音乐之都,好比今天的维也纳。能够制作那样技艺高超的编钟,其制造业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先进的。那时的随国文化交汇了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天文知识,如二十八宿最早的图像见证。

  随文化的精神追求在他们的历史传说中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比如关于春秋时期,论述思想文化的变化,每一个研究者都会提到季梁的那段“夫民神之主也”的论断,他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先驱,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季梁的思想代表了春秋前期的最进步的思想,那时,楚国都没有这样的贤人。在随国,这种流风余韵长期存在。随楚结盟,随人没有像郑国人那样唯强是从,而是坚守盟约,当楚王蒙难,吴国大兵压境,随人没有屈服,保护了楚昭王。这实在难能可贵。我过去在研究盟誓历史的时候曾经为这个故事感动不已,没有想到随国人会这样讲信义。其实这完全是文化积淀所致,没有一定的传统是不会有这样的行为的。

  另外一个著名的传说,也与随人有关,那就是随侯之珠的故事。据说随侯一次出游,看见一条大蛇被人打伤,他便生出怜悯之心,叫随从给蛇涂上药为他疗伤。大蛇伤愈后,衔来一颗宝珠吐给随侯报恩。此珠即后世所称的“随侯珠”、“明月珠”、“夜光珠”或“灵蛇之珠”。随侯之珠成为珍宝之冠,成为珍宝的代名词。这个故事里面有两个主题词:一是仁爱,二是报恩。这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上海有个珠宝店叫城隍珠宝,当时开办策划时,我给他们的策划人员讲了这个故事,那个担任设计的厉辛老师在我的故事说完时,迅速绘制出门店装饰的草图,只是绘出二龙捧珠来,一般人以为是二龙戏珠,实际上是奉珠报德,一下子提升了珠宝的文化品味。如今,这个珠宝店成为驰名中外的沪上名店了。随国人把礼义仁德附加到每个珠宝佩戴者的身上,其文化贡献何其大也!只是这份传说遗产需要传达弘扬,让我们的珠宝佩戴者知道珠宝的文化意义及其来源,珠宝不是炫耀财富的,它是表达信义和情感的。今天我们很多人似乎不太知道这些,让珠宝文化变质了。

  这里只是列举数端,以见随州文化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随州文化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的精华。随州人自己要继续发扬光大文化,另一方面,这种文化要发掘出来,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成员共同享用之。文化研究者就要承担这样的使命。

  作为湖北人,本人因没有更多地为家乡文化奉献而长怀愧疚之情。适逢湖北同乡余雪莲女士问学于沪上,与谈,与我心有戚戚焉。雪莲女士为弘扬随州文化,夏之暑日,冬之寒夜,挥笔不息,令人感怀。她说,有父命,有故土情,不可不为。随州文物丰赡奇绝,古籍文献艰深,从事研究实多艰难。一弱女子襟怀如此高远,可为赞叹!

  暑去寒来,岁末至也,雪莲女士出示《湖北随州民间文化研究》一书书稿,随州文化,洋洋大观,毕现目前。辛勤撰述,令人感佩!故敢书本人对随州文化的点滴感受,惟愿随州文化发扬光大,重现文化圣地的繁盛,期待随州展现礼仪之邦的神采,令天下万众来仪。

  田兆元 2007年1月17日于沪上

 

  文章来源:蜥蜴残梦 2007-01-19 21:3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田兆元]战国时期有才华但短视的士人
下一条: ·[田兆元]《颛桥风土记》序
   相关链接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毛心韵]儿童绘本与地域文化的再生产
·[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赵丽莉]赛珍珠《大地》中生育俗仪的淮畔地域风情
·[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符号的重构 ·[林琛琛]浙南温州地区民间玩具的地域文化解读
·第三届湘鄂赣皖非遗联展将办·[林亦修]地域文化研究的人神互动范式
·山东社科论坛:“信息化时代地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召开·[邓庆平]贺登崧神父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
·探索民俗学方法论的实践范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田祖国]地域文化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兰玲]胶东民间传说与地域文化
·[刘恒]戏曲地域文化研究离不开传播学、接受美学视角·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暨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牡丹江召开
·专家学者研讨蒙古族源与呼伦贝尔原住民历史文化·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
·[熊黎明]《阿诗玛》叙事话语的变化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反思·以田野经验书写学术史: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晓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