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杨鹏:中国信仰精神的源头
  作者:杨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5 | 点击数:19435
 


  讲座题目:中国信仰精神的源头

  时间:2008年11月21日时代沙龙第4期
  地点:广州时代周刊
  主讲:杨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从九个问题看信仰

  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交流。今天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信仰问题。信仰,说起来很抽象,很空洞,但是这个抽象空洞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对我们的人生,对社会的演进,其实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我们的讨论之前,我想做先一个小小的调查,调查一下大家的信仰。我想通过问几个问题来调查。大家知道,涉及信仰,有一个很著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到哪去?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就可以看出大家有没有信仰,或者说能看出大家的信仰是什么。这是基于个体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个体到集体,将这个问题引向民族:中华民族从哪儿来?中华民族是谁?中华民族到哪儿去?我们还可以将这个问题延伸,问这样的问题:人类从哪儿来?人类是什么?人类到哪儿去?从个体到民族,从民族到人类,都有这几大疑问。加起来算九个问题。有谁能系统地回答上述九个问题吗?我关注的不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的是非对错,而是解答本身,有没有解答。

  当面对这九个问题的时候,一般来说,有宗教信仰的人有特定的回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回答有很大差异。或者,不同的宗教信仰者,对这些问题的差异也非常大。大家知道,二千多年前出现的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但是当我们仔细想想,中国的儒、道、法、墨、阴阳等家中,有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这几个问题似乎不是中国春秋战国思想家们关心的要害问题。春秋战国的思想家是中国精神的塑造者,他们当时不太想,后人就不太想,以后二千多年中中国人就很少想,所以中国思想资源的传统中,很少有关于这些问题的系统回答,这是思想传统的路径依赖。零星的感悟是有的,但系统的解答是没有的。今天我们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对我们的信仰进行一个清理。我现在开始的调研,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回答层面,可以从个人,可以从中华民族,也可以从人类,也可以从全部这些方面来回答。

  听众关于信仰的九个表达

  听众一:其实就一句话:小到一个人,大到民族和人类,都是被创造者,被命运所操纵的,到哪去也是自己主宰不了的,被控的。(杨鹏:你是指有一种力量是超越人类和生命的,这种力量在掌控着生命和人类?)我的意思是,总之,人不是终级力量。

  听众二:我一直以来是个宿命论者。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说自强不息,我现在认为人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所以我也认为有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

  听众三:说真的没怎么考虑过。一直以来觉得,人是上天安排好的,一辈子的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杨鹏:你用的“上天”这个概念,你能解释一下吗?)“上天”,大体相当于神,我没有具体的宗教信仰。(杨鹏:当你要表达类似“神”这种力量的时候,你觉得用“上天”这个概念比较妥当?)我想应该是。(杨鹏:“上天”这个概念,与“上帝”这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大体差不多。

  听众四:我应该是持佛教的轮回观。我在理论上是个佛教徒,我还受过藏传佛教的灌顶,知道有前世今生来世,来来去去,修得人身在佛教里面是很大的福报。中华民族的来源,我想还是在非洲。

  听众五:我个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个人的宗教信仰。我对中国的相面术感兴趣,能从每个人的面相和手相,能看出一生,看出荣华富贵和兄弟姐妹,我觉得很神奇。从相面术看,肯定有一股力量在你出生前就已经规划好了。命跟运,都是安排好了。人活一辈子,你不可能违背这个。(杨鹏:你觉得谁在安排你呢?如果你不知道它的标准,又怎么知道违不违背它呢?)

  听众六:这个问题我想得多一点。人从何来又往何去,这两个问题是分开来想的,首先我相信一定有一个神啊上帝啊,如果用物理学的定义,就是第一推动,因为必须有一个起点,有了起点我们才可以进入自己的命运。人类有过去未来的概念,所以必然存在一个起点。我想的,有点像自然主义神学,神创造世界但不干扰这个世界的运行。有了起点,就有过程。

  人往何处去的活,我比较倾向于一个混沌。就是说,比如电脑病毒,病毒被创造出来后可以自己演化,出现不可预测的结果。我相信人有一些基本的因素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是什么呢?比较悲观的时候我会想到,第一追求快乐,第二是自私。从这两个基点出发可以解释我们大部分的行为,不是全部。这就是原始驱动。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就成为了混沌,它是决定论的,也是不可知论的。同时的话,回到第一推动。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参与者,不是观察者,这个身份不可能绝对客观,不可能以上帝的眼光看,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们不知道。(杨鹏:你所用的“混沌”这个概念,你是怎么理解的?)我用的“混沌”这个概念,是指我清楚的知道起点,甚至某个局部,我可以有短期预测看到结果,但长期来看,人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没有全部的信息就不能预测全部的结果,所以各种因素一混起来,结果就不可知了。混沌,就是在演化当中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就象蝴蝶效应,我们可以知道起点,知道结果,但不可能知道过程。回到时间的第一点,我们知道会产生气旋,但最终怎样导致(杨鹏:你所说的“混沌”,是某种因果之前的中间的黑箱状态,是人的无知。这与通常所用的混沌的概念不太一样,通常指的是彻底无差别无秩序的那种状态)。

  人是什么,这可问题同样是我们不可能回答的,只有一种上帝的眼光才能知道。我不可能定义自己,这个上帝是类似于斯宾洛沙的上帝,他是一个词,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我非常赞同“我们并不是时间长河的一滴水,而是河流之中的一个旋涡”,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形态,旋涡由无数的水组成,基本没有差别的水,但我还是我,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模式。根据热力学定律,这个世界是趋向于混乱的,我们是越来越趋向混乱的时间长河之中的一个孤岛。

  我还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你的问题是不可答的,归根结底我的手不够长,摘不到树上的那个苹果。

  听众七:人还是由不可知不可逆的一股力量在安排,人是为了完成它的宿命而来,当人完成了自身的宿命(杨鹏:你是说演一场自己不知道剧本的戏),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得到一点感受。人能够把握的,掌控的部分非常小(杨鹏:你认为可以掌控一小部分,掌控的主体是什么?)。是自我(杨鹏:自我是什么?)。

  听众八:一切的东西,它都是由时间来创造的,因为有了时间的运行,才会展开空间。从哪里来?我现在的一个想法,是无中生有。在有之前,显然是无,阴阳相对的,在那一个点上,比如是一个空间的点,从我出生之前,或者人类出现之前,那其实就是无。无中生有。现在说人,单说个体的话,我觉得是肉身和灵魂的一个结合,这个结合比较和谐就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有的不和谐就生病受伤。灵和肉的一种不同形态的结合。就象我们的肉身,就是我们灵魂的一个出租场,每个月都要交房租,如果不交房租,显然就要赶你出去。不吃饭七天可以,第十天就会死掉了。就是不交房租的后果。

  我是谁?就象一个玻璃杯一样,我是一个玻璃杯,你打碎它,我只好说我是玻璃渣,往高炉里一扔化了,我只好说我是原子分子,它又成了无了。成了一缕清烟,甚至连烟都看不到。我往哪里去?有生就有死,我从有,还是要变回无。

  我们假设有个造人工厂,就像啤酒厂里往瓶子里灌东西,有时可能灌错了,所以有一种人,出生就是傻瓜,长相都一样,瓶子有毛病,灌进来的灵魂更是。我们肉身里,是人的灵魂,它们可能是其它的灵魂,它在这个不适合的肉身里很不安,想要出去。还有一种是后天的,假如我现在正常突然被逼疯了……万物皆有灵,人身上是人的灵魂,每个人都是宇宙,有限的宇宙,被遮蔽的宇宙。我说的万物是有情的万物。(杨鹏:在这一小段话里,你已经用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无与有,如灵魂与肉体,万物有灵等,每个概念都可以认真的再分析和讨论)

  听众九: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大家都胡扯我也胡扯一下。我觉得杨鹏老师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但我愿意把我的回答拿出来给杨老师参考。人从哪来?人当然是从父母祖先那里来。人到哪去?当然是到未来和子孙那里去。我是谁?我个人当然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家庭中的成员,在社会上承担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是必须的,其次,还有一些自己认为的生命的使命和责任感。我觉得这些对我是非常具体的东西,不是那么玄的。如果说有点玄的话,那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这个很具体的奋斗,或者说比较辛苦的生命本身。为什么要承担一些继承下来的责任,为什么要为后人而努力?我觉得这方面属于个人领悟和理解的不一样,但这构成了生命的目的本身。(杨鹏:你是说人是什么,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来确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天益 2009-01-06 10:23:3

上一条: ·杨鹏:祭司、君王与知识分子
下一条: ·[讲座通知]民俗学系列学术讲座:2009年9月14日北师大
   相关链接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林继富 闫静]从礼俗现象到生命过程的探寻 ——基于中国人生礼仪研究70年(1949~2019)的讨论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张多]祸与福:中国人的蝙蝠文化观
·[林继富]端午节习俗传承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黎亮:《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吕韶钧 彭芳]老龄化社会中的“健康信仰”与“健康生活”·[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邱运华:扎根中华文明史,构建中国庙会学术话语·[戴国煇]爆竹与中国人
·[项飚]世界、学理与自我: 一个中国人类学者的海外探险·聚焦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美食高峰论坛举办
·[何扬飞]农村老人宗教信仰状况·[周星]中国人的“生活革命”
·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