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王建民]求知殊域不道远
——从出席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早期中国人类学家谈起
  作者:王建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31 | 点击数:7725
 


  1931年,在葡萄牙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会上,首次出现了中国学者的身影。200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5届世界大会上,经各国代表投票,中国获得了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举办权。2009年7月27日至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在中国昆明举行。从上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学被引入中国,中国学者就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开展田野工作,实践学术本土化,努力实现着“健全中国人类学基础,使之能够与国际人类学并进”的目标。

  “保种强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引进与初建

  近代列强入侵和甲午海战失利,促使中国先贤哲人更加积极地探求新的知识和学问。为了“保种强国”,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力求借助西方的科学知识来了解种族的概念,弄清人种的分类,探求为何某些列强能够横行世界,怎样才能够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人类学民族学知识的引进,中国学者开始对重新展现的世界进行进化论知识的附会和重构,以期替代以朝廷为中心的天下观。“五四”运动促进了包括人类学民族学知识在内的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人类学民族学知识开始陆续进入各类大学的课堂。192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李济学成回国,在南开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系。尽管这个系只存在了短短两年,却是中国大学单独设立人类学民族学科系之始。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1928年,中央研究院建立,曾经在德国进修民族学的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院长,同时兼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主任。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也建立了人类学与民物学组。

  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立之初,中国学者就开始了学术引进和学科建设并举的过程。老一辈学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开展田野工作,实践学术本土化。他们努力“健全中国人类学基础,使之能够与国际人类学并进”。

  在最初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一直延续不断。除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和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等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邀请国外人类学家到国内讲学、参加共同研究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家也努力参与到更大范围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学术交流活动之中。由于当时国力羸弱,加之战争动乱等原因,学者们出国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在上世纪前半期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学术会议中,也活跃着一些中国人类学家。

  介绍、交流与正声,两次国际会议中的中国学者身影

  1931年,正在英国留学的刘咸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葡萄牙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会。刘咸字重熙,笔名观化、汉士等。1902年出生于江西都昌,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先留校任助教,后又到清华大学担任讲师。1928年赴英国,入牛津大学人类学研究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刘咸为参加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希望能够在会上对中国人类学家近期的成果进行更好的介绍和交流。为了提供中国人类学界总体情况的相关资料,国民政府教育部除了在高校征集相关作品外,还发函要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将有关人类学出版物转交给刘咸,以为学术交流之用。

  1934年春,时任中国科学社编辑兼图书馆馆长的刘咸参加了由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等学术机构联合组织的海南生物科学考察团,并得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的资助,率人类学组在海南深入黎族聚居区进行调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对300余位黎族同胞进行人类学测量外,人类学组对于黎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生活习惯、精神文化、物质文明等也均有调查与观察,还采集到黎族群众日常使用的各种民物标本200余件。根据这次调查资料并参照相关文献,刘咸写成黎族文化研究的系列论文,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4年7月,由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召集,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50余国的数百名专家与会,在欧洲学习和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吴定良、杨成志、欧阳翥作为国际人类学会会员出席会议,并各自提交和宣读了论文,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较好评价。中国学者李济等人还被推选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会理事。

  上世纪30年代,种族主义观念在欧洲兴盛一时,一些西方学者秉持人种论的观点,认为中国人不如西方白种人。在这次会议上,英国解剖学者舍尔什尔·约瑟夫·莱克斯顿作了题为《中国人脑与澳洲人脑的比较》的讲演,他秉持有关种族间脑结构差异的种族主义观点,宣称“中国人脑有猴沟,曲如弯月,与猩猩相近,进化不如白人高等”。欧阳翥根据会前搜集到的大量证据力驳莱克斯顿的观点,赢得了许多与会人类学家的支持。1936年,经过资料充实和进一步的研究,欧阳翥的《人脑之种族问题》一文在德国发表,文章从外形大小、重量和内部结构、显微解剖等方面,论证了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大脑并无显著差异,有力地驳斥了西方种族主义学者关于黄种人脑结构和功能不如白种人的谬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7-3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郝时远]“中国田野”中的人类学民族学
下一条: ·[周珏 王鑫]法人类学基本范畴试论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