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王建民]求知殊域不道远
——从出席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的早期中国人类学家谈起
  作者:王建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31 | 点击数:7728
 

  出席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中国学者吴定良,当时在英国生物测量与优生学实验馆工作。吴定良于1894年出生于江苏金坛,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2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攻读统计学。1927年转入英国伦敦大学,先后获生物统计学和人类学博士学位。1930年,经英国统计学家耶尔教授推荐,在荷兰经由国际统计学会大会投票选举通过,成为该学会第一位华人社员。参加会议之后,吴定良回国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人类学组主任。吴定良特别强调人类学组对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将该组的研究重点由文化转为体质和文化并重。1944年,吴定良负责组建中央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并担任筹备处主任。1946年,体质人类学研究所停办之后,吴定良到浙江大学任教,创立浙江大学人类学专业,并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主任。院系调整后到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任人类学教授,并担任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人类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吴定良在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对中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体质测量,为研究中国民族起源与构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一位参加了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中国学者杨成志,190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927年从岭南大学毕业后,杨成志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助教。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与史国禄夫妇及容肇祖同赴云南调查,进行了中国最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人类学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杨成志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及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以及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兼文物室主任等职。他在中山大学创建了人类学专业,并亲自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对中国民族学的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是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参会者的欧阳翥,1898年出生于湖南望城。欧阳翥自幼习四书五经与古文史,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初读国文,继学教育学,后又转攻心理学及生物学。192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研究动物学,并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赴欧洲留学,先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神经解剖学,后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动物学、神经解剖学和人类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4年间在柏林威廉皇家神经学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34年秋,欧阳翥回国出任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教授,曾长期担任该系主任。1949年之后,任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参加1931年国际人类学会和第一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中国学者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的较高水准,他们均在上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唯一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民族学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34年冬,中国民族学会在南京成立。经过选举,吴定良担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兼任出版委员会委员,杨成志、欧阳翥任理事,刘咸为出版委员会委员。

  踏平坎坷,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终于登顶国际舞台

  抗战期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家在西部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但因国内外局势影响,难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战后,1948年4月12日,中国民族学会在南京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召开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年会。经会议讨论决定,选派代表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第三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并将该会会务情况及学科发展概况写成论文寄交大会宣读。由于经费的限制,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多为留学海外的学者。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边倒”到60年代初期批判资产阶级民族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经历了新的波折。人们对于国际学术会议唯恐避之不及,除了林耀华于1956年赴苏联参加全苏民族学学术讨论会之外,在国际学术论坛上鲜有中国大陆人类学民族学家的身影。不过,在此期间,甚至是在“文革”时期,依然有国外学者到中国访问,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交流,尽管这种交流并不深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得以重建,学术交流也重新加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者开始出国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1982年5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加拿大人类学家贝绍尔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到中国进行访问,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建立了直接的联系。1993年,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正式会员。2000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200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5届世界大会上,经各国代表投票,中国获得了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举办权。现在,这次大会终于在昆明举办,成为今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的一件盛事。作为这次大会申办团的成员之一,在回顾中国学界参与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会议的早期经历的同时,笔者更期待中国学界能够与世界各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家有更为深入、广泛的交流,能够经常出现在国际学术讲坛之上。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 “985”工程中国民族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7-3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郝时远]“中国田野”中的人类学民族学
下一条: ·[周珏 王鑫]法人类学基本范畴试论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