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叶涛/刘晓]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
  作者:叶涛/刘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7 | 点击数:15851
 

 

[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考察,对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的现存状况予以描述,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碑文资料,对石大夫信仰的历史渊源和流布范围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石大夫;泰莱山区;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214(2007)03-0070-05

为了对山东中部地区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及其变异形式石大夫信仰进行全面了解,2006年10月我们对泰莱山区进行了田野考察。{1}通过这次考察,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理清了石大夫信仰在山东地区的传承脉络,对其当代流传状况也有了初步认识。
泰莱山区属于泰山山脉的中心区域,这个区域主要包括泰安市和莱芜市所辖的县区。在这个区域内,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流传广泛,几乎村村都有,并出现了石大夫信仰这种变异形态,与泰山石敢当和石大夫信仰相关的民间传说也成为当地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
 
一、   石大夫与石敢当的渊源
 
石敢当习俗肇始于汉唐时代,宋金时期出现了泰山石敢当信仰,发展到明清时期则广泛流布于中国大陆和受到汉文化影响的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在山东地区,泰山石敢当信仰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功能上的一大拓展,即由原来的镇宅辟邪,增加了治病驱邪的功能,并在鲁中地区演化出了与泰山石敢当习俗有着密切关系的石大夫信仰。
关于石大夫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章丘县志》:“东陵山下大石高丈余,有神异,不时化为人,行医章丘邑中。嘉靖初年,尝化一男子,假星命,号石大夫,至渭南刘家。是时,刘县令凤池方为诸生,见其支干,即下拜曰:‘我父母也。异日登第,必令吾章丘。’凤池愕然。后果登进士,谒选得章丘。迹其人,父老并不知。夜石见梦曰:‘我非人,东陵山下亭亭大石即我也。’凤池因往祭其处,留诗刻之,为立庙。邑人有沉疾,多往祈祷,辄托之梦寐为人医,无不立愈。”《古今图书集成·祠庙考·邹平》有“石大夫祠”的记载:“石大夫祠,在城外东北隅长白山,中有石,病者偶祷即愈,俗遂纷祷焉,号曰石大夫。”《古今图书集成·山川考一·章丘》中还谈到东陵山有“孤石大夫祠”:“杈牙山,县东五十里,长白迤南之高峰也,亦名东陵山。山势巉岩,怪石林立,石多土少,孔窍皆通,一窟著火,则遍山生烟,堪舆家为长白龙脉自泰岱来此,初入长白之第一峰云。山之西有孤石大夫祠。东连玉清山接淄川界。”关于“孤石大夫”,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韩方》中也曾提到:“明季,济郡以北数州县,邪疫大作,比户皆然。齐东有农民韩方,性至孝。其父母皆病,因具楮帛,哭祷于孤石大夫之庙。”
从地理区域上看,上引诸文中的“石大夫祠”和“孤石大夫祠”都在东陵山上,应该是指同一个神灵的同一个庙宇。至今,章丘市(隶属济南市,在济南的东面)的东陵山,虽然石大夫祠不存在了,但还有“大夫石”依然矗立在庙的旧址处(图1)。
根据上面的记载,似乎石大夫和泰山石敢当没有关系,是自明朝开始独立发展而来的一种和灵石崇拜、巫术信仰有着密切关系的信仰事象。不过,早在清初,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与邹平、章丘均相邻)王士祯在《古夫于亭杂录》“太山石敢当”条中,就已经谈到了石大夫与泰山石敢当的关系:“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案,‘石敢当’三字,出《急就篇》,师古注但云‘所当无敌’。石贤士祠,本汝南田间一石人,有妪遗饵一片于其下,民遂讹言能治病,是两事讹为一也。‘太山’二字,义亦难解,或以劭为太山太守而转讹耳。”清人俞樾在《茶香室丛钞·石大夫》中也引述了王士祯的材料:“国朝王渔洋山人《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亦有之,而无医病之说,亦无大夫之称。”
确如俞樾所言,称泰山石敢当为石大夫只在北方地区而且主要是在山东的鲁中一带盛行,本人至今还没有搜集到其他地区与此类似的相关记述。
在今天的鲁中地区民间仍存在着石大夫信仰,并有多处石大夫庙依旧香火不断。
2004年2月,山东建筑工程大学教师姜波在章丘做田野调查时,拍摄到石大夫庙的照片(图2)。庙位于章丘西南部曹范乡北邓家村,该村依山而建,石大夫庙就建在村中。庙前有一大石,高约一米半,上刻有“镇宅大夫/石敢当”两行大字。据村民讲,庙在解放前便存在,“文革”中神像被群众埋藏在地下,“文革”后挖出重新立在庙中,已是面目模糊了。现在庙内仍有人来此烧香,求石大夫治病。当时供桌上有点心、水果等贡品,小庙内挂着很多块红布,是病愈者来还愿挂红时送的。据说前两年收起的红布,装满了一拖拉机。
2006年10月,我们在山东泰安、莱芜两地见到了多处石大夫庙,反映了石大夫信仰在当地流传的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欣华/李晓久/邱冠雄]浅析西藏“五彩色”的宗教特征
下一条: ·[王泉根]中国姓氏当代形态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