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叶涛/刘晓]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
  作者:叶涛/刘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7 | 点击数:15939
 
《石大夫庙叙》碑文如下(周郢先生整理):
 
山中树株系会中同栽,朝阳寺树株及四面石堰俱系永宁庄栽植修理,爰立石垂诸永久,并载《石大夫庙叙》于左:
向者趋庭章邑,登女郎山,始知有石大夫庙。庙东壁前,邑宰刻文于石,志其医痼疾甚神。先是前明大夫尝鬻药江南,见五尺童,揖而延之坐,曰:“是吾邑父母也,愿异日勿相忘,吾石姓,可访我于东山之下。”候以茶而别。后果成进士,以知县用,分符章邑。乃赴东山访问,并无石姓。□憩于巨石下,恍惚假寐时,其人至矣,指石而言曰:“此即我。相别数十年,今蒙屈驾。”时不一晤,倏别而醒,若惊若失,因揖石,为其内子祷疾,寻愈。镌文于石身,以彰灵异,旁为矮屋妥焉。后人遂以为祈请之所。会先严病于署,急甚,余稔闻大夫之灵,具文诣东山祷,祷毕,阅石身所镌,即女郎山庙厦东壁之也。周石神视,高广□过数丈,质刚朴而不陋,拙而不丑,敦厚中寓秀拔之气。色则黧蔚然。根生裂缝中,仰而四顾,则在众山环绕间,忽而坦坦十数亩,无厓岸,无沟壑,而质不一。询诸道人,云:“大夫随处显灵,此皆化身耳。”余不暇详,遂遄□□,则先严病已若失矣。因献联额以志之。道经莱邑阳邱山,闻山有重阳大会,所□(祀)者亦石大夫也。道光乙酉,吾泰东乡绅民重修祝山甘露庙,并附石大夫庙于山麓,开动以庙记述余。余曰:“众善庙之,而未知其仙而非神也;神而姓之,而未知其姓之所自来也。”故敬叙之。
乾隆乙卯恩科举人候选知县赵孟班撰文,邑庠生李慎斋书丹。
(以下会众题名略)
道光柒年岁次丁亥重阳节立。
 
碑文的撰写者赵孟班,为清代泰安学者,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八《人物》有传:孟班字冠英,谷家庄(今属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人,举人,聪慧嗜学,于书无所不读,所作古文辞及古风、七律,皆规抚唐宋诸大家,书法尤名重一时,有《耘经耔史堂诗文稿》。这篇“庙叙”的内容,吸收了万历《章丘县志》中关于石大夫的奇异传说,又证之以自身的灵验经历,使石大夫疗病医疾的功效更加神奇,较之前引王士祯等记述更易为人所接受。
为了寻找祝山石大夫庙,颇费一番周折。据资料记载,石大夫庙原来在祝山的山顶,如今山顶已经被电信部门占据,庙便被拆迁到了山的南面。在祝山南面,顺山坡依次建了三座小庙。最下面的是石大夫庙,庙门横幅是“敬时大夫”,两旁对联为:“神奇大夫治疾病,仙医为民消祸灾。”庙高不足两米,进深约有一米。庙内的神像塑得极其简陋,共有两尊神像,左首是石大夫,右首是龙王爷。中间的小庙是王灵官庙,最上面的是甘露庙。上山前,当地百姓告诉我们说山上有甘罗庙,我们感到有些新奇,在山东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庙,后来在山顶的一块残碑上记载着山顶有“甘露庙”。最上面的甘露庙内有三尊神,中间供的是文昌大帝,两旁分别是甘露之神位和玉皇大帝之神位,庙门对联写的是:“敬神灵增添学历,拜仙师指点升学。”(图6)
据在山上劳作的祝山镇永宁村的村民介绍,祝山石大夫庙是由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集资搬迁重建的,村民们大都出了钱。石大夫庙供的石大夫专管治疮,很灵,每年九月九有庙会,方圆几百里地都有人来。过去当地求雨也到这里来,最近一次求雨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六、石大夫信仰的传布范围
 
关于石大夫信仰的传布范围,周郢先生在其发表在《民俗研究》的文章中指出:石大夫信仰最早起源于章丘(清初蒲松龄为章丘长申庄浆水庙撰《创修五圣祠碑记》,即述及“石大夫”事),尔后传布至与章邑接壤的莱芜阳丘山(今属莱芜市羊里镇),进而又传至泰安东部乡村,尔后于道光时期在祝山建起“石大夫庙”。而在泰安其他乡镇均未发现类似庙宇,似说明石大夫在泰山的信仰传布仅限于东部地区。这段论述,主要依据王士祯的记录和《石大夫庙叙》碑文记载。
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在现今山东淄博南部、济南东部和泰安、莱芜一带,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石大夫信仰。
除上述所引资料外,在淄博市淄川区下店村村南约5里处有一山谷,名金鸡峪。金鸡峪的西侧,靠近悬崖处,原来建有一小庙。庙南两米处立有一碑,即“孤石大夫碑”,碑高140厘米,宽70厘米,厚18厘米,青石阴刻,字为楷书,邑庠生赵诚撰文,明崇祯三年孟春立。石碑今保存完好,为当地文物部门所收藏。在泰安市所属的新泰市也存在有石大夫庙及其庙会活动。随着今后石大夫信仰田野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相信,一定还会有相关的资料被发现,石大夫信仰的流布范围还有待今后的资料予以确定。
(原载《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文中涉及的图表、公式、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欣华/李晓久/邱冠雄]浅析西藏“五彩色”的宗教特征
下一条: ·[王泉根]中国姓氏当代形态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