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茶马古道上的东巴文化
  作者:李嫒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1 | 点击数:4940
 

东巴教的祭祀仪式 (资料图片)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茶马古道几乎贯穿了我国西南地区,也许是天然的因素,也许是人文的背景,这里,有着很多保存完好的宗教文化遗迹,使这里成为宗教文化的沃土。 

  道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东巴教、藏传佛教、天主教的多彩结合,是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的特色。相对于其他宗教,纳西族东巴教算是普通大众较为陌生的一种,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东巴教是纳西族信奉的古老宗教,源于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祭天、丧葬、驱鬼、禳灾和卜卦是东巴教的主要表现形式。东巴教一般父子传承,世代相袭,但也传外人,不脱产,有妻室儿女,没有固定的祠堂朝拜,这也是东巴教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为众人所知的一个重要原因。

  木氏土司家族的兴衰是整个纳西族兴衰的镜子。木氏土司家族经历了元、明、清3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22代共470年。由于木氏土司是借助中央集团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在木氏土司统治的几百年间,木氏土司在云南丽江大力弘扬汉族文化,居然有了“东巴不上城,东巴不进木府”的不成文规定。几百年的冷落,也使得东巴文化在传承上受到极大的障碍。因此这也是东巴教并不如其他宗教文化发展迅速的一个人为因素。可喜的是,目前在丽江纳西族聚集的地方,仍然有一群执着于东巴教文化研究的学者,东巴教文化也将继续延续下去。 

  “东巴”为纳西语译音,意为“智者”,是老师、先生的意思,东巴经是东巴教的教义经典。纳西族东巴教经典《创世纪》里面记载着:在湖水泛滥,洪水滔天的年代,人类死亡的只剩下一个男子,名叫“措则勒若”,为了繁衍人类,措则勒若向上天求婚,在第一次娶一个竖眼女子生了蛇和青蛙之后,第二次继续求婚,娶了一个横眼女子(正常人),生下了3个孩子,老大是藏族,老二是纳西族,老三是白族。开天者是盘,为藏族神,辟地者为惮,惮为白族,只有纳西族没有天也没有地。纳西人要活下去,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开辟新的天地。纳西族有警示自己的谚语:老二没有祖业。 

  东巴教的两大图腾支柱:白石崇拜和孰崇拜,两者都来源于东巴经。白石崇拜——远古时期的纳西土酋麦琮上玉龙雪山狩猎,发现一只白獐,展弓欲射,白獐刹那间便无影无踪。麦琮追上前去,发现一块奇怪的白石,麦琮叫其家人将其背回去,后来越背越重,竟重如大山,家人也奈何不得,在稍作休息时,白石已在地上生了根,麦琮便在白石上建了一座庙,还将自己梦见的白发老者的头像刻于石上,称之为“阿普三多”。后来,纳西人在外打仗的时候,就常有一身穿白袍的骁悍战将前来助阵,纳西人便无往不胜了。

  孰崇拜——孰是自然的意思,也译作龙。东巴经中讲,孰与人类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后来分管宇宙,人类只管农耕和畜牧,其它由孰类掌管。开始,人类与孰和谐相处,但是慢慢地,人类开始不断地侵犯孰,而人类又脱离不了孰的帮助,所以每年纳西族都会举行祭孰仪式,为的是向孰类赔礼道歉,并与他们重修于好。

  圣地白水台是东巴教的发祥地,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东南约100多公里的群山中,背倚雄壮的哈巴雪山。常言没到过白水台,就不算到东巴。白水台是一个周围都信仰藏传佛教的小山村,属于三坝乡,而三坝乡的东坝村又是翁堆活佛的故乡。从这里可以看出,东巴教与藏传佛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东巴教的包容,也是纳西族文化的包容,也点缀了茶马古道宗教文化的内涵。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4-21

上一条: ·风筝,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游戏
下一条: ·和田:曾经的祥云佛国
   相关链接
·[杜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东巴文化的当代生态变迁·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席会召开
·纳西族东巴经典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成果发布·创建中的东巴村:文化遗产保护在民间
·[祝勇]西方东巴文化研究鼻祖洛克:中国形象自他扭转?·纳西族“东巴纸”被炒作 真正的传承人被边缘化
·[葛芸生]我读《神路图》·从李庄到丽江:一个学者的东巴寻呤
·人类学的影像记录:《德拉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