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4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刘亚虎、汤晓青、尹虎彬、刘大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30 | 点击数:24200
 

 

  一、神话、传说研究

  1,神话体系研究

  随着少数民族神话的不断挖掘,原来人们提出的各种神话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建构新的神话体系不可避免。王宪昭《论少数民族神话对建构中华神话体系的意义》(1)谈到,关于中国神话的系统,茅盾从地域的角度分为北、中、南三部,顾颉刚提出昆仑和蓬莱两个系统,傅斯年提出“夷夏东西说”,陈梦家提出“虞夏商三系本为一系说”,徐炳昶提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三集团说”,这些观点由于观察对象的不完全性,缺少少数民族神话的内容,难以把握我国神话体系的内在联系。少数民族神话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建构出不同的体系链条。如果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北方森林草原文化圈神话、西南高原文化圈神话、江南稻作文化圈神话等;如果以神话演进的过程为线,可以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体系,即:图腾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王文的分析对我们把握少数民族神话体系有启发作用,但中华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神话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征是“多元一体”,如何在把握这一点的基础上建构整体的“中华神话体系”,可能是更艰巨的任务。

  2,神话类型研究

  在中国各民族神话类型中,盘古型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源流至今尚无定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世界书局1929年出版)曾提到,盘古神话“本发生于南方”,“经过了中部文人的采用修改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近年来,一些田野调查报告也陆续披露:岭南存在着庞大的盘古崇拜群,这种崇拜渗透于民俗之中,内涵深厚。这对盘古神话的研究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覃乃昌等壮族学者在广西来宾(古桂林郡属地,梁代任昉《述异记》载:“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考察时也发现,来宾境内至今仍有不少盘古庙、盘古村、盘古山、盘古洞以及关于盘古的神话、歌谣、祭祀仪式、庙会等,他们回来后写了《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2)等文章。文章谈到了当地关于盘古的神话:在壮语中,“盘”的意思是磨砺,指磨刀石;“古”实为“勾”,是葫芦,这两样东西都是壮族世代崇拜的圣物。“盘古”或“盘勾”合起来就是磨刀石和葫芦,它们连缀起了壮族先民一个关于盘古的神话:远古,有俩兄妹,哥哥爱帮大人磨刀,得名“盘”;妹妹爱种葫芦,得名“勾”或“古”。有一年天下大旱,河流干涸,人畜饥渴,人们怨声载道。土地神(或布伯)设计活捉了雷公,把他关在鸡笼里,让俩兄妹严加看守。雷公口渴难耐,向兄妹讨水,兄妹心生怜悯,便到染布缸舀了半碗蓝靛水给雷公。雷公沾水后神力恢复,挣脱束缚重上天空,临走前拔下一颗牙齿让兄妹俩赶快种在地里。兄妹俩遵嘱照办,牙齿发芽长苗六日后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忽然,天降暴雨,洪水肆虐,无数生灵都被淹死,只有兄妹俩躲进葫芦漂浮水上幸免于难。他们俩在金龟的指点下住进山洞(即盘古洞)含羞结婚,十个月后妹妹生下一砺石(磨刀石)状肉团。他们又在仙鸟的指点下用石片把肉团砍碎撒向大地,碎肉顷刻化作人群遍布山野,万物又从此生生不息……

  盘古神话大致有三种类型。最早见于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前者所载的是一则与盘古有关的“宇宙蛋创世型”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后者所载的是一则盘古“肢体化解创世型”神话:“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五极四岳……”另外,相传为南朝梁任昉所撰的《述异记》又载了一则盘古“夫妻型”神话:“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来宾壮族盘古神话大致属于第三种类型。根据田野调查所揭示的这些以盘古神话、盘古信仰为核心,由语言、叙事、民俗、庙宇、地名等文化构成的原生态的盘古文化体系,是否可以向世人昭示:来宾一带是盘古文化最原始的发源地之一?

  张有隽《瑶族远祖盘瓠传说再研究》(3)论述了盘瓠故事的源流等,文章考释故事内容后认为,从故事只能认定盘瓠是高辛氏(按司马迁的说法即商人之祖帝喾)时代一个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它早期活动在今山东境内,加入过高辛氏为首的部落联盟,与被称为犬戎或戎吴的部落打过战,获胜之后与高辛氏女联姻南下进入山区,以狩猎为生。这些考释对我们认识盘瓠故事的历史真实有帮助。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4)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盘瓠故事,认为它解释了族群的族源,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实际上是族群神圣的口述史,坚固着族群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鹿忆鹿《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5)谈到,台湾原住民大部分族群都有小黑人神话,《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典籍也记载了许多有关小人或矮人的远国异人神话传说。台湾原住民神话的小黑人会攻击人,好渔色,最后被消灭。小黑人、地底人、女人部落的母题似乎都有文化英雄母题的特质,也有典型的文化英雄母题中圣与俗的双重个性。小黑人神话或被认为是历史的呈现,或被认为是非我族类的被夸张、被污名化,被污名化的同时也可能被神圣化。其他神话类型研究的文章还有章立明《兄妹婚型洪水神话的误读与再解读》(6)、向柏松《南方民族自然生人型创世神话与民俗文化中的象征》(7)、仲高《西域神话意象的文化意义》(8)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2003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下一条: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朱玲玲]民俗体育与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研究·[周全明]民间小戏研究的流变与趋向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