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
  作者:吕卓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4 | 点击数:24602
 

一是行帮、会社“办公”。旧成都被大大小小的行帮“公会”及封建会社(俗称码头)划分成了若干利益集团和势力范围,而且这两者往往还互相联系着。茶馆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很快便成了它们的“办公室”。各行各业有形或无形的“同业工会”,大多以某茶馆为中心形成一个个松散的组织。同行们经常在茶馆聚会,以便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如:行情的涨落、原料产品的集散、劳资纠纷的动向、大宗交易的看货样、小宗买卖的现场成交等等。这些有形无形的组织,俗称“帮口”。如:春熙路的“饮涛”属“金银帮”;东大街的“包馆驿”属“棉纱帮”;下东大街的“闲居茶馆”是纱布业的;上东大街的“流芳”、城守东大街的“掬春楼”、春熙南段的“清和茶楼”是丝绸帮的;南门火巷子茶馆属“米帮”;安乐寺茶馆属“纸烟帮”(解放前被“银元帮”压倒甚至取代);安乐寺对面新“商场茶社”、春熙东段“江楼茶社”、大科甲巷“观澜阁”是印刷业的;提督街“魏家祠茶社”是皮鞋业的;商业场的“品香”是枪支鸦片的交易市场;督院街口的茶馆是全城武师会聚之处;中山街茶馆属“鸽子帮”;安顺桥头及天灯巷口属“布壳帮”;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和“绿荫阁”,更是一个特殊的帮——“六腊之战”的“战场”——待业教师帮。校长每年暑假六月、寒假的腊月在茶社聘用教师,尚未争取到下一学期教职的教师在这里忐忑不安地寻找机会。施坚雅还注意到在成都“高店子有一个茶馆是一个牲畜配种人联合会聚会之所,另一个茶馆则是木匠和泥瓦匠联合会的总部”。(施坚雅,199849)此外,还有些茶馆是同乡会、同学会的会址。像中山公园(今文化宫)的茶馆内就挂着富顺县旅省同乡会、屏山县旅省同乡会等几十个会牌。

川西社会的帮派,主要是袍哥,多利用茶馆等场所联络,聚党藏形,烧香结盟,开山建堂。而茶馆也需要袍哥的“捧场”和消费,因此,一些茶馆就成了袍哥的活动处和联络点。尤其在成都郊县和场镇,许多茶馆都是袍哥的堂口和码头。(陈锦,1992)成都新南门大桥下正对致民路十字路口的清和茶楼,生意红火。茶楼分上下两层,底楼的茶客多为附近的市民、船夫、工匠、小生意人和年事已高赋闲在家的五老七贤,二楼的“雅座”一板之隔,却是另一番景象。底楼的茶客绝计不会踏上二楼,二楼的茶客也不屑与楼下的一干人为伍。二楼是袍哥们的天地。袍哥在此邀朋聚友,吃茶聊天,网罗各种社会关系。本帮本派内有了矛盾,帮派与帮派间发生矛盾,帮派与外界闹出了事端,袍哥们喜欢在这里评理。倘若事态严重,各派掌门的袍哥大爷便亲自出马,坐镇主持。茶馆与袍哥组织的密切关系是四川茶馆特有的现象,这与袍哥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有关。袍哥是民间恃力型的互助团体,成员遍及各阶层,涵盖全社会。清末,蜀中各州各县,乃至一镇一乡,皆有袍哥组织。“举凡办城隍会、开茶馆、烧龙灯、操练民团、贩卖鸦片、维持风化、摆赌、祭孔、调解纠纷,以及竞选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皆由袍哥把持。甚至官方剿灭土匪,都需袍哥支持,乃奏敷功”。(流沙河,200254)清末民初,袍哥组织渗透各阶层的公共生活,茶馆作为各阶层的公共生活空间,自然与袍哥脱不了关系。

在马识途和车辐等人的回忆中,茶馆也是地下革命活动的联络处。

二是平民百姓会客娱乐。一般市民住处不怎么宽敞,没有专门会客的空间,即使有,喜欢自在敞亮的成都人也更乐意到茶馆摆龙门阵。客人来了,主人手一挥:“走,口子上吃茶!”人们习以为常,欣然前往。民国时期的川西社会,供人娱乐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十分有限,茶馆往往成为市民的“社会俱乐部”,如操练箭术的“射德会”把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作为会址;中山街茶馆靠近鸽市,就成为养鸽人的聚会处;“百老汇”茶馆地处鸟市,便当然成为雀雀儿俱乐部。玩鸟的,多半是茶客,清晨把鸟笼挂在檐下或树枝上,一边吃茶,一边聆听鸟鸣。其他如弈棋、唱“围鼓”(川剧坐唱)形成的俱乐部在茶馆也很常见。围鼓这种民间曲艺演出形式在四川流行,坐地传情,很受茶客的欢迎。

三是民间曲艺的演出。晚清民初,川剧、评书、扬琴、竹琴、清音等民间曲艺,没有专门的演出场所,没有专门的舞台戏院,它们的演出都在茶园。当时以演戏出名的茶馆有悦来茶园(至今存在,仍有川剧演出)、大观茶园、万春茶园、锦江茶园四家。成都第一个川剧团体“三庆会”就是在悦来茶园成立的。大多数吃书茶的是些中下层市民,小生意人、小公务员、手艺人、拉黄包车(人力车)的。而在孩子们的记忆里,跟随父辈边吃花生瓜子边听《说唐》、《杨家将》的时光总是特别让人难以忘怀。民国时的40年代,成都有一位出名的竹琴艺人贾树三,人称贾瞎子,当时的《国民公报》主笔谭创之曾为他题联:“唱罢离合悲欢,回首依然贾瞎子;拍开风花雪月,伤心谁问李龟年。”贾瞎子在锦春茶楼坐唱,他的竹琴、邹麻子堂倌的掺茶绝技和司胖子的花生并称锦春楼三绝,名动成都,冯玉祥、巴金、胡愈之、谢添等都慕名前往。(王泽华、王鹤,1999115116

四是为某些小商贩的主要营业场所。川西茶馆内的小商贩之多、经营项目之特别,在中国茶馆中别具一格。卖烟的,有纸烟、叶子烟、水烟三种。纸烟、叶子烟多由穷苦儿童兼营。叶子烟是川中老人爱吸的烟。水烟贩(成都称“水烟袋”)用数尺长的“烟枪”提供服务,如果烟枪不够长,他们还有备用烟管连接。在茶馆抽叶子烟和水烟,由小贩代为上烟、装烟、点火,吸烟人只须张口就可以吞云吐雾地把瘾过足。掏耳朵的,手持十余种工具,以刮子拨动镊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在茶桌间走动,招徕生意。此外,卖瓜子的、卖药的、卖报的、卖各种零食的、卖针头线脑的小贩,以及测字算命的术士、修脚、剃头的小手艺人等不时在茶馆出没。最特别的恐怕是“卖风”的。卖风就是热天给茶客扇风讨钱,名曰卖,实则变相乞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景春]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
下一条: ·[刘冬梅]族群标识与象征
   相关链接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宋靖野]“公共空间”的社会诗学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王新艳]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 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探讨·[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
·[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高忠严]地方志与公共空间的审美书写
·[陶德臣]两宋时期的饮茶风俗·[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徐赣丽]公共空间与民俗生活·当代中国茶馆发展高峰论坛17日开幕
·乡村公共空间的消失与重建·会馆,不该被遗忘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李长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空间”·[王笛]茶馆、戏园与通俗教育
·[丁国强]街头的生存意蕴·[翟永明]成都的气场滋养文人和艺术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