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沈阳“非遗”列入学校教材计划 学生可学舞学剪纸
  作者:记者 李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5669
 


   12月23日,记者从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了解到,沈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奉天落子,市级“非遗”项目尚帽舞、初春枝满族剪纸已经被列入和平区南京一校的艺术类课本教材计划中。

  据介绍,沈阳传统“非遗”项目进入课本,意味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活态传承,可以更有效地保护。  

  奉天落子——极具文化价值

  奉天落子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源于莲花落子、拆出小戏、唐山落子等,传出关外形成奉天落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沈阳北市场首个专营落子的大观茶园,为奉天落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奉天落子以女旦为主,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高亢,代表了当年辽沈地区的文化形象,全盛时比京剧还火,几乎压倒了其他艺术门类,极具文化价值。今年5月6日,奉天落子的惟一传人、87岁的张赛虹在和平区文体局的帮助下找到传承人,并开始授艺、传承。

  据了解,进入课本的奉天落子段落在选择上可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不光能了解奉天落子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唱腔。

  尚帽舞——成为一道风景线

  1200多年前,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人民,为了让农作物不受鸟兽侵袭,敲锣打鼓,边喊边舞,慢慢地演变成优美的舞蹈,即农乐舞。尚帽舞是农乐舞中最为欢快的舞蹈。它由身着彩服,头戴彩带圆帽的男子表演,甩动彩带,似万道彩虹横空出世。清朝初期,尚帽舞传到了辽沈地区。沈阳西塔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尚帽舞也以西塔地区为中心,辐射到城市周边,成为城市文化一道风景线。道具为男尚帽、女手鼓和条幅。男尚帽又分为长、中、小三种,长尚帽8米长,短尚帽仅为1.5米。

  学生学习尚帽舞知识后,便可学舞,包括站式、坐式、跳跃式、侧身式四种技巧,技巧熟练者用颈部带动头部使彩带旋转如风,似车轮一般,划出一圈又一圈耀眼的彩环。这项技艺也由熟练表演的传承人教授。

  满族剪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春枝满族剪纸,主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环境,表现出辽沈地区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初春枝今年56岁,其作品《东北三大怪》、《二月二,龙抬头》等均贴近辽沈地区满族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融入了民俗传统。其作品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民俗专家及博物馆收藏。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评价:初春枝的剪纸作品,以剪纸艺术为符号,史诗性记录满族的文化史、生活史,这对研究辽沈地区满族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初春枝满族剪纸技艺进入小学课本,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李彤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2008年12月26日09:0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湘西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
下一条: ·35名中学生成龙舟说唱“新丁”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