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
——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
  作者:吉国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4 | 点击数:35413
 

(四)婆家婚姻支付的现实意义
 
表1 Q镇婆家婚姻支付的变迁
结婚时期(年)
婚姻支付种类
1940-1949
养钱
 
 
 
1950-1959
养钱
买衣服钱
被褥
 
 
1960-1979
订钱
买衣服钱
被褥
家具
1980-2003
订钱
买衣服钱
被褥
家具
大件
货币化的买衣服钱
 
Q镇婆家婚姻支付变化的总体情况见表1,它说明:当地婚姻支付形式趋于简化,目前集中为单一货币形式;婚姻支付项目持续增加;夫妇单元对婚姻支付拥有越来越多的支配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买衣服钱”并不是婆家所有的花费,从广义上讲男方结婚前的财产也应当计算在内。在有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中,有时候会因为结婚时开销不均而在兄弟间、妯娌间发生纠纷。为了避免纠纷,有些家庭开始允许儿子把全部工资或者部分工资积攒起来留作结婚用。当儿子结婚时,父母在“买衣服钱”上平均分配。
那么当前婆家婚姻支付有何意义?第一,家庭通过对新建立家庭的资助可以延续和增强代际关系,展示家庭间的相互依赖。如果在儿子结婚时长辈不出面,老人颜面将受损,并将影响家庭在社会网络中的声望;第二,如果家庭没有任何资助,表示长辈不同意儿子的婚事,会引起儿媳的不满,不利于婚后的婆媳关系,可能孕育潜在的家庭冲突;第三,如果家庭没有任何资助,证明男方背后没有家庭支持,会让男方作为一个体独自面对女方与娘家,将影响男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发言权;第四,如果家庭没有资助,与娘家的陪送相比,会使婆家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可能会让儿子与娘家的感情更能为接近。出于以上考虑,婆家仍然将结婚时的资助作为表达文化期望的一种策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刁统菊]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
下一条: ·[陶立璠]古镇、古村落——重要的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张影 邬晓东]先秦两汉上巳祓禊习俗的文化变迁与美好愿景
·[张凤霞]“走亲戚”的能动性:豫东周口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当代重构与变迁·[张敦福]粑粑、night soil与有机肥的前生后世:一个生态可持续性议题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罗凯文]从鼓舞到遗产:安塞腰鼓的文化变迁
·[刘吉平]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
·[李舒娟]安阳送羊习俗的姻亲关系研究·[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
·[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陈可欣]从灶台到店头
·[陈佳佳]泗水亭景观变迁与刘邦形象演变·[徐永安]传承与变迁: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