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纪念专栏文选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非遗公约》20周年(2003-2023)纪念专栏文选

[朱刚]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作者:朱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3 | 点击数:923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非遗公约》通过以来,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引发了一场全新的范式转换。遗产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其识别、认定和保护的过程无不渗透着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故其界定和理解也必定以非物质的主体性阐释为依据。非遗保护虽在实践上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在认识论维度则实现了重大的革命性突破,是谓“所有遗产都是非物质的”。非遗保护作为一种国际文化政策的在地化实践,对民俗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方法论上更高的要求。《非遗公约》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论基础,不仅框定了保护遗产及社区受益这一最终实践目标,同时也呼吁学术界生产兼具学理性与对策性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论;方法论

Abstract:Since its adoption, UNESCO's 2003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initiated a fundamental paradigm-shif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s a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identification,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heritage are influenced by certain values and ideologies of humanity, which determines that its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must be based on the intangible and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ity. Although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heritage emerges later than its tangible counterpart, its innovative ideas and relevant practices have led to a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 heritage protection at the epistemological level. Laurajane Smith's conclusion-"all heritage is intangible"-vividly illustrates this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he safeguarding of ICH as a localize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olicies, has also resulted in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for disciplines such as folklor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community-centered methodology of the Convention not only frames the goal of safeguarding the ICH and securing the central role of communities as beneficiaries, but also calls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produce knowledge with imaginations, insightful reflections, and practical advice.

Key words: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新的文明交流框架
下一条: ·[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相关链接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