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2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2年两会专区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王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0-30 | 点击数:537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 

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娜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摘 要: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6年线索普查开始,至今已开展了16年,针对威海市非遗保护工作情况,笔者进行了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威海;非遗保护;工作情况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下一条: ·[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相关链接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姜晶晶]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高鹏程] 不离世间觉:非遗运动中的寺院角色·[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杨利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王薇]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刘嘉瑶]非遗保护发展中的二元主体博弈探析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程启芳]仪式下的洪泽湖渔鼓保护与传承研究
·[曾敏 邱丽萍]民俗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成效评估研究·[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萧放]开启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时代·[郭倩倩]民俗学的理论范式转型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张寒月]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的标准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