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李敏丹 林敏霞]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转化
  作者:李敏丹 林敏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6 | 点击数:2306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转化

李敏丹 林敏霞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摘 要:在非遗保护和民俗旅游大背景下,景观因其具体可感、视觉化的特点和强大的叙事功能成为了当代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传承、传播和开发的重要方式。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通过实物景观叙事、导游叙事、仪式行为叙事和数字媒介叙事等多维的景观叙事转化方式在当代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发展,但同时在此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转化过程中也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民众参与缺乏等问题,需要注意与反思。
关键词:口头传说和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景观叙事;民俗旅游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丽楠]地景传递社会记忆的机制研究
下一条: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相关链接
·[方云]赓续与再造:新中式生活景观的日常生活美学实践·[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肖志鹏]历史记忆何以构建:诸葛亮传说的历史记忆、书写与文化景观研究
·[王怡玲]阿诗玛传说的景观叙事呈现与旅游促进研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索朗旺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波罗木刻”传承与创新研究
·[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秦伊婷]济南王令涛陶塑调查研究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