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跨界演绎传承新精彩
  作者:刘平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30 | 点击数:2944
 

 

  “一个字都听不懂,但还是忍不住拍手叫绝”的各种天籁之声、色彩斑斓汇成多彩河流的民族服饰、刚则撼动大地柔则胜似流水的各型舞蹈、散发着浓浓地域风情的民俗表演,把现场一次次点燃,让观众大饱眼福,大饱耳福。在近日闭幕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上,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非遗项目会聚一堂,奉上了一道“非遗大餐”。
  在非遗节国际论坛上,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的履约实践,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新时代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成都塑造“三城三都”品牌,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愿景,开展非遗学术交流,探讨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的路径。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提出,要认清文化遗产不等于文物,要把遗产提升到精神层面,区分物质属性和非物质属性,在一个体系文脉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深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负责人希玛珠莉·古榕指出,文化对于社会群体具有不可估量的内在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的巨大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周全地进行管理和开发,否则很容易造成对非遗的破坏。
  在非遗活态传承与城市生活美学论坛上,各方代表探讨了将活化的非遗传承有机植入文旅融合场景,丰富了文化旅游内涵和体验的实践路径;聚焦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美食类非遗项目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聚八方智慧,助推非遗保护。国际展览设传统手工艺展,紧扣“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展示了近35个国家的900个非遗项目,彰显了非遗的国际性和多样性。丹麦剪纸、波兰蕾丝、塞尔维亚银器、克罗地亚建筑装置艺术展等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美食之都”乡村美食节分设“润物无声——美食技艺展”“庖丁解牛——美食展演赛”和“妙手慧心——美食体验营”三个版块,通过展示展销美食制作技艺流程和美食竞技来体现美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并设置部分体验活动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技艺。观众可现场品尝川菜、新繁泡菜、怀远三绝、中江挂面、开江豆笋、富顺豆花等,还可以看到精彩的非遗美食技艺竞技和食品雕刻大师的佳作。
  此外,本届非遗节还推出了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展览分为序厅以及“非遗助力扶贫·共筑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非遗专题展、“巴山蜀水·美丽非遗”——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果展、“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发展天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展。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为助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非遗节期间首次推出了10条成都“非遗之旅”旅游线路和40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旨在通过专业产品设计和线路策划,将非遗旅游推向市场,让其成为常态化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本次发布的10条推荐体验线路,既包罗了成都的招牌旅游地,如熊猫基地、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景区,又集中展示了成都优秀的非遗项目,如蜀锦、蜀绣、成都漆艺等,还包含绿道等新地标。
  此外,本届非遗节还设置了国际竞技版块,分设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国际竹编竞技、川派盆景竞技暨精品展、天府小匠人·成都非遗小小传承人竞技等。其中,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会集了来自40个民族,30个省、市、自治区的89项民族乐器项目,包括拉弦、弹拨、吹奏、打击四大类。(记者刘平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9.10.30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民歌,唱出山山岭岭
下一条: ·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