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全敏]礼物馈赠与关系建构:德昂族社会中的茶叶
  作者:李全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4 | 点击数:6091
 

摘要:德昂族是茶的民族,有丰富的用茶实践,茶在德昂族社会中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从人类学中礼物馈赠的视角,描述了德昂族在表达礼节、发邀请、谈恋爱、求婚、供奉仪式祭品等场合中的五类茶叶馈赠实践,由此建立起德昂族与非德昂族之间的族群关系,德昂族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德昂族宗教生活中僧人与世俗人之间的仪式关系三种关系类型,揭示了该民族社会关系建构的动态,提出德昂族的茶叶馈赠其实体现的就是该民族对民族内外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认同观。

关键词:礼物馈赠;关系建构;德昂族;茶叶

作者简介:李全敏,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


  一、人类学视野中的礼物馈赠

  人类学对礼物馈赠的研究始于马歇尔·莫斯(Mauss)的《礼物》。该研究主要关注前现代社会,提出社会中“物品的交换通过礼物的形式实现。从理论上说,这些礼物馈赠是自愿发起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在义务中被给予和回赠。”莫斯采用“hau”,即毛利人给物品赋予的灵魂,解释“一个人给予的物品实际上是这个人本质的一部分,接收该物品就是接收礼物给予者的精神本质。保留该物品是危险的,不仅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而且因为它来自给予者,具有道义的、物理的和精神的特征。”这种在礼物和馈赠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结创造了交换中礼物给予者和礼物接收者之间的义务,即给予、收取和回赠。

  与莫斯不同的是,马林诺夫斯基和萨林斯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来理解礼物馈赠,他们提出互惠是回赠礼物的原因。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认为礼物交换中的所有义务“被安排进互惠服务保持平衡的链条中”。萨林斯(Sahlins)通过提出“普通互惠”、“平衡互惠”和“否定互惠”来阐释互惠在礼物交换中的普遍性,并强调互惠有可计算性。

  礼物馈赠在整个交换体系中不是孤立的,格里高利(Gregory)提出,“在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里,交换的物品倾向于假定商品的异化形式,作为结果,一般性的再生产假定为商品再生产的特定形式。在一个以部落为基础的社会中,交换的物品倾向于假定礼物的非异化形式,再生产假定为礼物再生产的特定形式。”按帕瑞(Parry)和布洛克(Bloch)的观点,许多社会都有两种相关的交换秩序,“一方面是有关长期的社会和宇宙秩序再生产的交换[与礼物交换对应];另一方面是与个人竞争舞台有关的短期交换[与商品交换对应]。”凯瑞尔(Carrier)提出,“人们不总是马林诺夫斯基式个人主义的独立的和会计算的人”,以及“物体不一定是可以流转或交换的中立物”和关系“在现代资本主义中不总是非人格化的”,强调礼物关系和商品关系是共存的。

  实际上,当莫斯分析前现代社会中的礼物馈赠时,旨在讨论现代社会,他说,“我们大部分的日常道德与礼物中的义务和自发性的问题有关。我们的好运气在于不是一切都按买卖来衡量。事物有情感的和物质的价值,的确在一些范围内价值是完全情感化的。我们的道德不完全是商业化的。我们依然有人和阶级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保持着过去的风俗,我们向他们致敬。”

  将礼物馈赠理论运用到中国社会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对关系实践的研究中。杨美惠认为,中国礼物经济固有特征是使用价值的交换,友情、亲情、同学情等“为关系实践提供基础或有潜力的场地”。阎云翔认为,礼物馈赠保留了“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一种交换的重要模式,两者作为再分配的国家体系的一部分,近年来,成为商品经济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并提出中国农村的礼物关系应该被分为工具性和表达性的、物质性和象征性的、实践性和思想性的几种类型。科普尼斯(Kipnis)提出中国日常社会关系的实践应该被看为一种主题制作的过程,提出在礼物关系的制造中,存在着生产和再生产的人类情感和道德的章法。

  以上对礼物馈赠的运用研究,都显示出其与关系研究的不可分割性。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跨境民族,德昂族(境外称帕朗人)与茶有着特别密切的社会文化联系。该民族是茶的民族,有丰富的用茶实践,他们大量地把茶作为珍贵的礼物用于馈赠。本文通过分析德昂族茶叶馈赠的实践,揭示其社会关系建构的动态,旨在反映该民族对民族内外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认同观。

  二、德昂族与茶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跨中缅边境而居。作为古代西南本地居民濮人的后裔和孟高棉语族中的一个群体,德昂族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被周围其他民族赞誉为“古老的茶农”,部分德昂族聚居区现今仍留有先民留下来的老茶树。茶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德昂族先民早已把茶叶纳入市场交易,据《德昂族简史》记载,“作为金齿后裔之一部分的德昂族,种茶的历史久远,他们当是茶叶的主要出售者,故经济生活比较富裕,以致在人们的观念中德昂人很有钱,银子也很多。”而且,研究境外德昂族的文献也揭示了该民族以种茶和售茶著称。

  德昂族家家户户都种茶,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该民族种茶不仅是为了市场交换,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社会生活所需。德昂族好饮浓茶,喜食酸茶,善于用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多重运用,从饮料到食物,从宗教仪式的祭品到交朋友和表道歉的符号,茶叶超越了本身的生物性,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值得一提的是,德昂族非常频繁地把茶作为礼物馈赠。在德昂族的观念里,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胜过金钱和财富,茶用于礼物馈赠,能表达他们的礼物之灵we jio,这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精神的表现形式。这与莫斯语境中毛利人的礼物之灵hau界定在馈赠taonga中,也赋予taonga灵魂一样,德昂族的礼物之灵we jio界定在馈赠茶叶中,也赋予茶叶灵魂。

  德昂族把茶叶作为他们礼物之灵的承载,笔者从田野调查中获知,在德昂族的信仰体系里,茶叶被奉为万物的始祖和德昂族的祖先。茶对于德昂族而言,在很大程度上犹如带有某种魔力或功效的社会纽带的标志,保持着某种仪式特征,具有强制性和有效性。在德昂语中,茶叶被称呼为ja ju,ja指称父亲的母亲(即祖母)和母亲的母亲(即外祖母),ju意为眼睛亮了,体现出德昂族的亲属制度和生命健康的整合。据该民族的民间传说,茶治好了古代德昂王子母亲的眼疾,德昂族自此开始种茶。可见,茶在德昂族社会中不仅是传统的生计作物,还是其生命健康、亲属制度和信仰的承载。当德昂族需要用最珍贵的物品表达wejio的时候,茶叶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下一条: ·[吉国秀 李晓林]西塔的变迁: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
   相关链接
·[熊威] 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
·[任芳]村落庙会传说、庙会与村际神亲关系建构·[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德昂语《德昂古歌──达格达楞格莱标》出版·[赵旭东]文化实践、图式与“关系”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