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速写
  作者:记者 周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0 | 点击数:2246
 

  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昆剧、古琴名家名曲经典演出连番上演;在山西平遥古城和国家图书馆,40余部非遗影像作品向公众免费展映;在天津亮相的全国非遗曲艺周,会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曲艺节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全国同步展开,生动演绎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生动实践,描绘“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灿烂图景。

  见人见物见生活

  “苗绣+时尚设计”融合东方传统工艺与西方设计理念,令苗绣的“并蒂莲花”“百鸟朝凤”流露优雅现代气质;选取白露时节白鹭清雅灵动之姿,结合山水意境进行设计,凸显纯净质朴的韵致天成……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6月初华美启幕,二十四节气、苗绣、蜡染、亮布、挑花、手推绣、青瓷、京绣、荣昌夏布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时尚融合,展现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实践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

  在日前举办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上,竹艺、木雕、漆器等172套(586小件)展品,生动显示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鲜活生命力,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要用现代的产品去传播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用更接地气的民族文化产品去引领这个时代的设计潮流。”传统琉璃与陶瓷制作技艺研修班参展学员陈坤说。

  让非遗回归生活,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6月8日晚,“非遗公开课”特别节目在央视播出,通过文化大家解读、点评以及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和技艺展示,深入浅出地告诉观众: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保护非遗人人自觉

  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非遗影像作品令人惊艳,《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守艺》《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为“90后”“00后”热捧。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这些优秀影像作品汇集起来分别在国家图书馆、山西平遥进行展映。在国图,古渔雁民间故事、汉川善书、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项目的主创团队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分享,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展示,给观众带来非遗影像盛宴。在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学生通过影像和学术对话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进而自觉保护非遗。

  古琴悠悠,昆曲袅袅。5月31日至6月5日,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携手恭王府推出的“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令人沉醉。《夜奔》《琴挑》《百花赠剑》《扈家庄》等传统经典折子戏陆续登场,古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当今琴坛具有代表性的琴家同台,为观众带来《欸乃》《流水》《广陵散》等古琴名曲。

  以古琴为例,可见全社会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文化自觉正逐渐形成。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1956年我国6亿多人口,弹古琴的不到100位。自2003年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之后,短短10来年时间,现在学古琴的人超过20万,几乎每星期都会有一个新的琴社出现。

  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天津拉开大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127个大项的曲艺类项目将全部亮相。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负责人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集中展演,是对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情况的一次集中检阅和评估,是深入推进分类保护理念的具体举措。

  非遗生长在社区,非遗保护要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应全民共享。在曲艺周期间,非遗曲艺小分队将分赴天津市16个区的社区(村)、企业、校园、军营、公共场所等开展100场左右的演出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品味传统曲艺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成为集中展现包括非遗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今年的活动内容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地还积极探索将非遗活动与文化扶贫、文旅融合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山东举办“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对话活动,让非遗成为精准脱贫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是与会专家学者共识;四川阿坝州举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推广壤塘县文化扶贫经验,扶持传承人创办传习所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为百姓铺就幸福路。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8-06-09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纺织新生代”——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文化遗产日特别活动
下一条: ·激发遗产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