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
  作者:徐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21 | 点击数:10740
 

      总结下来,这些影响是由于交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先进文化的传播,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虽然马场村一直都处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基督教的传播,对当地传统饮食、传统节日、丧礼习惯俗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传统节日“清明节”和“中元节”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些传统节日中固然有些相对落后的风俗习惯,如烧纸钱、烧香、放鞭炮等,将其取消是一种进步,但是如叩拜等表示对先人崇敬和思念的传统礼节,则应该保留下来。“教会宣扬的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以家庭、家族等血缘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的纲常礼教和祭祖活动是维系这一社会伦理秩序的核心。基督教反对崇拜偶像,反对祭孔祭祖,将其视为非法礼仪。而这种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排斥与干预,势必会迫使中国教徒背离传统信仰,从而威胁到中国的家族、家庭与社会结构,最终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目前基督教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家庭和亲戚朋友来传播。

      信教村民取消传统节日“中元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也可能是由于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造成的。村民们可以换另一种更适合的方式来过“中元节”,不能过度盲目地庆祝基督教的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宗教节日,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相互融合,相对独立”。处于弱势的传统村落文化,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其文化传承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帮助和引导。

      同时,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些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于基督教指导和宣传的工作态度过于主观,有时候甚至违法。具体来说,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来教会进行监督指导的时候除了宣传安全、法制方面的事物外,还在言语上对基督教教徒有歧视、越权干扰,甚至恐吓等违法行为;如信教村民的小孩也信仰基督教的话,他们会宣称有权利禁止其三代考取大学,或者毕业后禁止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等。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选择其他的教育方式来替代。

      基督教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的传播就像钱钟书先生在1984年为 《走向世界丛书》作序时的形象比喻——“外面有人推门,敲门,撞门,甚至破门跳窗进来”。通过对贵州省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了解当下基督教在贵州省少数民族村落的传播现状,对我们了解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徐斌,贵州大方县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制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

(原文载于中国海洋大学校报 - 第1999期(2017年12月7日) - 第04版:副刊)

(本专栏投稿邮箱:1178718234@qq.com)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贺少雅]关于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的思考——从“三进平卿”谈起
下一条: ·[张博]畲族的豆腐娘
   相关链接
·[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吴亚宁]张掖地区《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文化文本调查研究·[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尉富国 丁永祥]汉中市南郑区“春官说春”民俗调查研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秦伊婷]济南王令涛陶塑调查研究·[马兰 乔亚倩]2025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秋“照月”习俗调查报告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郎雅娟 马欧]图案何以生成:“短裙苗”服饰图案的调查报告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陈科锦]文旅融合背景下濒危民间信俗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