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在京启动
  作者:记者 刘尚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21 | 点击数:2793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刘尚君)3月1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同指导,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主办的“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献言建策的热点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此次大赛,旨在以创新表达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据悉,此次大赛共分为感知文脉、致敬匠心、创新传承三大主题。参赛选手可围绕文物、古建筑、民俗、曲艺、工艺等创作内容,还原展现传统技艺场景、人文内涵,探寻从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保护事业的个人或团体的美德故事、精神世界,彰显社会各界为保护、继承、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努力和成效。

  启动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结合大赛主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此次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的举办,是针对广大青少年人群精心设计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式保护行动,赋权青年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传承中华文化,并在文化实践和传播实践中提升发展自我。她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VR技术代表了新人类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科技与人文携手的最佳时代,青年学好用好VR技术有助于从多方面了解、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类故事。

  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深情讲述文化传承故事。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她惊艳开嗓,以一首高亢辽阔的普米族民歌歌颂伟大新时代,赢得中外媒体的高度赞誉。作为来自云南普米族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多年来呼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她结合自身成长过程,讲述少数民族传承中华文化的感人故事和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声的履职经历,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面对新时代,茸芭莘那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在非遗展演环节,河北丰宁满族剪纸、彩塑京剧脸谱、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前来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深深感受“活”起来的文化魅力。

  在接下来的6个月时间里,大赛将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热爱文化事业的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独立设计师、非遗创客等广泛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VR、短视频作品,以赛事比拼、线上传播、线下展映的互动手段,引导广大青少年记录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弘扬传承中华文脉的宝贵精神。作品征集期间,还将举办青少年博物馆采风体验日、“创见非遗”VR非遗展进校园等系列落地活动,为参赛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创作灵感。网友可登录“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项目官方网站(http://qnzs.youth.cn/zt/wenmai/)以及中国青年网、团中央“青年之声”等平台了解活动详情,参与比赛。

  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代表、VR行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共计150余人出席活动。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8-03-16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习近平: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下一条: ·做好非遗事业,让古老技艺活起来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