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甘南藏区提速“非遗”保护工作
  作者:南如卓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1 | 点击数:2966
 

  格萨尔说唱神授艺人消失,现存只有吟诵艺人,部分遗产“人亡艺绝”,有些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优秀的非遗文化面临失传和逐渐消亡的“危机”。对此,该州近年来加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已建立“非遗”资料库,收录了十大类共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对其加紧“数字化”。

  甘南属安多藏区,境内拉卜楞寺历来是安多藏区的宗教、艺术、文化中心,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92项列入州级、38项列入省级、8项列入国家级。同时,培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8人。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曹世清表示,该州自2005年开始抽调专业人员赴县、乡、村进行调查采访和抢救搜集,尤其对高龄和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集中寻访。同时,观摩体验原生态“非遗”项目,并尝试用文字、视频、音频等数字化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藏戏是甘南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世清说,为了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实现“活态传承”,该州自主创排了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并在多地巡演。同时,不定期在剧院、广场等场地举办“南木特”藏戏展演,推广和传承甘南藏戏。

  插箭节、娘乃节、毛兰姆法会……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民俗宗教活动,这也成为该州记录和传承“非遗”的重要途径。如在夏河拉卜楞寺每年举行的正月、二月、七月大法会上,甘南州民族民间文化精品——酥油花、“桑欠木”、“哈欠木”、佛殿音乐“道得尔”等悉数亮相,这使甘南州对其加速拍摄、记录,实现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此外,甘南州还相继出版发行了《甘南州历史文化丛书》《甘南藏族民歌》《甘南州藏戏剧本集》《夏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舟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梦幻香巴拉》《卓尼影像》等书籍,基本记录了甘南“非遗”资源全貌。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8-01-11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附件摘要
下一条: ·2017非遗保护工作: 踏着时代的节拍阔步前进
   相关链接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姜晶晶]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高鹏程] 不离世间觉:非遗运动中的寺院角色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杨利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
·[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王薇]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刘嘉瑶]非遗保护发展中的二元主体博弈探析·[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程启芳]仪式下的洪泽湖渔鼓保护与传承研究·[曾敏 邱丽萍]民俗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成效评估研究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萧放]开启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时代
·[郭倩倩]民俗学的理论范式转型·[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