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季中扬 高小康]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价值重估
  作者:季中扬 高小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01 | 点击数:12418
 

      摘    要:现代美学建构了一种分离式的、审美主体外在于审美对象的静观性的审美模式。民间艺术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艺术, 在现代美学框架中, 将其“脱境”,再“语境重置”,将其变成静观性的审美对象,使得活生生的艺术成为干瘪的木乃伊。理解民间艺术需要另一种美学原则与审美模式,即审美主体完全投入于对象的介入性审美。只有把民间艺术还原为人类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活动场域中体验其丰满的意义。民间艺术是“非遗”核心组成部分, 依据一般艺术原理对其盲目美化、提升,其实是一种破坏,以介入性审美经验重新认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美学;介入性审美经验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163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3YSD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季中扬,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俗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民间艺术、民俗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落文化传承等;高小康,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学》主编,主要研究中国文艺思想史、文艺美学和城市文化等


      一、问题:民间艺术是艺术吗?

      把说书、皮影戏、舞龙舞狮、闹秧歌等民间娱乐活动 以及剪纸、绣花、面塑等女人的手工制作称为民间艺术, 这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似乎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充分考虑到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概念的复杂性,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一下,民间艺术已经被纳入到现代艺术体系了吗?民间艺术可以作为纯粹审美对象吗?其审美经验与在音乐厅中听音乐、在美术馆中看画展是同一类型的审美经验吗?

      艺术概念产生于西方文化系统,在西方文化史上,其内涵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就其语源而言,英语单词art来自古拉丁语ars以及古希腊语techne。Ars与techne的主要含义是技术、技能或学术, 不管是驯马、写诗、制鞋、打铁、建筑、雕塑, 在瓶上绘画, 还是管理城邦,人类的任何一种技艺都可以称为艺术 (ars/techne) 。我们今天使用钓鱼艺术、烹饪艺术这些概念, 就部分保留了艺术概念的古老意涵。正如美国学者拉里•西纳尔 (Larry Shiner) 所言,“在较为古老的思维方式中,与人类艺术相对的不是手工制作,而是自然”。但是,自18世纪开始,“意指熟练而优雅地完成任何一种人类活动的艺术概念发生了分化,产生了美的艺术这个新范畴,主要包括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与其相对的是手工艺与通俗艺术, 如制鞋、刺绣、说书、流行音乐等”。此后200年间,人们似乎完全忘记了艺术的古老含义,说“某件作品是艺术”,艺术这个概念无须解释,指的就是美的艺术。这也就是说,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中,民间艺术是被排除在艺术体系之外的。

      既然现代艺术体系已经将民间艺术排斥在外,那么,我们所谓的民间艺术是否如同烹饪艺术一般,使用的是艺术概念的古老意涵呢?因为民间艺术中诸多技艺,如瓷器制作、手工印染、面塑等,确实如同烹饪艺术,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但是,鉴于我们事实上把民间艺术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雕塑,又不得不承认民间艺术这个短语中艺术概念指的是美的艺术。所谓民间艺术其实是指美的艺术的民间形态,之所以冠以“民间”,也许一方面强调其创作主体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是非学院的;另一方面提示其层次比文人艺术、学院艺术低, 往往需要加工、提升,才能成为“合格的”审美对象。我们不仅依据现代艺术体系对民间艺术进行分类, 将其纳入到现代艺术体系中,甚至在诸如舞蹈学等艺术学科中,民间艺术还成为学院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民间艺术纳入到现代艺术体系中,意味着对民间艺术的高度重视,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家与艺术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发掘、整理了一大批宝贵的民间艺术,为传承民间艺术,建构民族艺术传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消弭了民间艺术概念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背后的理论困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季中扬]论地方戏的“再民间化”
下一条: ·[季中扬]论民间表演艺术的喜剧性审美经验及其文化功能
   相关链接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
·[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
·[邬梦茜]试析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八月举办
·[乌丙安]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村寨里的纸文明》首卷新书发布会在中国文联举行
·激发民间艺术创作的主动性与活力·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季中扬]“生生”美学与民间艺术·[季中扬]论民间艺术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
·[马知遥]布老虎民间艺术调查手记·[雷婷]地方艺术中模仿的创造力
·“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结果揭晓·《十美图》里的风筝家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