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克里斯托弗·布鲁曼]文化遗产与“遗产化”的批判性观照
  作者:[德] 克里斯托弗·布鲁曼   译者:吴秀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7-04 | 点击数:2143
 

摘要:文化遗产涵盖了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古老、重要、值得保存的遗址、物品和实践活动。当前,这一题目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吸引着普通大众和学术界的关注,它的概念范围也在日趋扩大。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强调其能够支持族群、国家和精英层利益诉求的功能,不过也有人指出文化遗产具有创造性的、反霸权的层面。本文客观性地综述了西方学界对如下问题的讨论: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和乡愁的关系、不和谐/负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宗教、乡村与都市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相关机构,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公约。作者着重指出:个人层面上对文化遗产的依恋是一个迄今为止少受关注,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化;批判性观照

(本文刊于《民族艺术》2017年第1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版↓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美国《西部民俗》学刊发表“非遗在中国”专刊
下一条: ·[陶立璠]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链接
·[叶涛]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目录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目录·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目录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