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近百首龙华民谣汇编成册
  作者:徐汇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8 | 点击数:2397
 


  “龙华塔、塔龙华,三月庙会游龙华,龙华地方出桃花,千亩桃花映面红。”每天清晨,徐汇区龙华街道的上千位居民,跳起自主创编的“龙华民谣花棒操”。这套操取材自龙华民谣。两年来,龙华街道携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抢救性挖掘整理了近百首流传于龙华地区的民谣。日前,汇编成册的《龙华民谣》一书首发。

  民谣是部地方活史书

  收集到的近百首龙华民谣,流传最久的有1000多年历史,按照“风物”“四季”“民风”“描物”“童趣”“拟情”“纪实”“规劝”分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说,龙华民谣记载了龙华人的乡愁。民谣集中有生产生活知识,如《养蚕歌》《卖白果》;有庙会里的戏耍技艺、寺庙习俗,如《隔壁戏》《调狮子》等;也有龙华的街头生活景象,如乞讨歌谣《乌龟上街头》等。另外,还收录了吟咏龙华风物人文景观的民谣,如《龙华塔》《龙华小镇》等;《八仙庆寿》等民间神话与婚恋题材的民谣也有数首。

  “民谣是记录地方社会生活的活史书。”在陈勤建看来,《十约郎》《十二子》等多首龙华民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十二子》将十二个月与龙华生活生产习俗结合在一起,并选定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习俗来记录每月农事。‘十月里向造房子’‘十二月里养小胖子(生孩子)’等关于家庭生活、生产建设等习俗知识,是过去尚属农业耕作区的龙华民众面对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般观念。”

  各种途径寻找民谣踪迹

  回忆起龙华民谣的收集、整理,龙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海英的最大感触是“坚持”。“随着龙华街区的改造,祖辈都居住在这里的老龙华人已经很少了,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负责民谣收集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边打听老龙华人的所在,一边咨询专家、去档案馆翻找资料,从各种途径寻找龙华民谣的踪迹。“年纪大的老龙华人把民谣哼唱给我们听,但有时候唱不全,我们听到两句完整的,就开始找资料,慢慢地补全每一首民谣。”老城厢里长大的曲艺理论家、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徐维新也加入到龙华民谣的收集中。“上海滑稽剧团有个传统的段子《龙华塔》,以龙华塔为载体,有几段绕口令。在整理、新编段子的过程中,我也收集到一部分龙华民谣。”

  2016年,“龙华民谣”被列入徐汇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龙华民谣》一书的编辑出版以及加大“龙华民谣花棒操”的推广外,龙华街道还邀请了一些专家,对部分龙华民谣进行谱曲,拟举办“龙华民谣歌咏大会”。同时,街道还将选取一两家区域幼儿园作为“龙华民谣传唱基地”,将童谣编入教材,让儿童在简单有趣的形式中接触风土龙华。

 

  文章来源:中国上海网 2017年5月26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维吾尔民歌精选》近日出版
下一条: ·《中国香文献集成》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胡南]回到人的立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