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陈果艳:下次见我,别再问吃饺子没
  作者:陈果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15 | 点击数:3470
 

      南北差距之大,一在气候,二在民俗,吃食上尤其是

      前一阵,南宁下雪了。为了保护仅剩的一点雪,让更多从没见过雪的南宁人一睹雪的风采,警察叔叔还拉起了警戒线……这则超萌的新闻把北方人笑得前仰后合,由此可见南北之间差异巨大。

      作为一个生活在北方的地道南宁人,对饮食上的不同感受尤其明显。下次见到我,可别再问“你们过年吃饺子吗”这样露怯的话啦。

      南宁人过年不吃饺子,吃什么呢?家家都吃年糕、粉利和粽子,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据祖父辈相传,这“三件头”寓有“好兆头”:其中,年糕和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橘组合成“岁岁吉(桔)利”。由此可见,南宁人非常喜欢在过年时讨好彩头。我们制作“三件头”是有讲究的:制作年糕要先将糯米磨成浆,滤成湿米粉,再加入红糖水搅拌成粉浆,盛入抹过生油的铜托或锑托(盛器),放入锅中蒸熟,取出后再在糕面刷上一层生油。不少人为了喜庆,在年糕蒸熟后,还用雕刻有十二生肖的木印章醮上食用颜料盖印在糕面上,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鸡、猪、牛、羊等形象,以此渲染年节气氛,诱人食欲。

      粉利则是将大米磨成浆,滤成湿米粉,放入沸水中煮至半熟,其间不停用大铲顺一个方向搅拌,粉熟取出,在案板揉搓成直径约4.5厘米的圆条状,切成段,搁笼屉里再蒸。蒸熟的粉利晾干后,用冷水浸泡保存。食用时切成片,配以各种肉类制成“炒粉利”,或下火锅“烫粉利”,味道滑嫩爽口,是过年时家人聚餐的美味食品。

      粽子特别要说一说。南宁人春节食用的粽子比平常的要大些,一般重250克,被称为“大粽”;也有的重达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称“枕头粽”。还有的大如猪仔,俗称“猪仔粽”。在南宁各区县中,尤以横县的枕头大粽最有名气。南宁的年粽品种多样,有绿豆肉粽、饭豆肉粽、腊肠粽、牛肉粽等等。绿豆肉粽最受欢迎。这种肉粽以一条涂抹了酱料的五花肉为最里层,外面包裹去了皮的绿豆,然后包裹的是糯米,最后以一种南方独有的粽叶捆扎起来。还有人会在粽子里头放板栗、虾米。粽子煮熟后,打开粽叶,粽子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让人垂涎欲滴。老南宁人还讲究在年三十晚上熬年粽,接近零点时起锅,俗称“开锅粽”。零点钟声一响,吃下第一口粽子,预示着一年都有好运气。

      另外,有些“食物”也是南宁人过春节的必备。“食物”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它看起来是吃的,实际上我们南宁人不吃它,比如甘蔗。当北方冰天雪地万物凋零的时候,南方的甘蔗依然茁壮成长,迎风招展。平时面市的甘蔗要斩去叶子斩断了根部,过年了,甘蔗都得连根带叶地卖,并且用红绳两根两根的扎在一块儿,取其有头有尾之意。商贩们把长长的甘蔗竖在人行道的围墙边,一字排开,任人挑选。一般每家会买回两根。这时买回来不是为了吃,而是把它靠在大门背后,美其名曰:挨门蔗。取意“甜甜美美、步步高”。在甘蔗的末梢再系上两个带缨子的胡萝卜,又美其名曰:红运当头。“挨门”一直到过了十五,甘蔗和萝卜都干瘪了才能扔掉!当然也有不扔的,那就是盆橘。一个个橘黄色的小橘子在橘树上挂满枝头,连盆带树摆设在大门两边,寓含新年“开门大吉(桔)”的好彩头。

      大年初二以后,南宁人就陆陆续续地开年了。所谓“开年”,是指大年三十煮的饭菜已经吃完了,开始了新年的第一餐饭。这餐饭可有讲究了,必备发菜、生菜、鲤鱼,取其“生财利路”之意。每家开年的日子不一样,但不论哪一家开年都会呼朋唤友。三姑六婆、左邻右舍,稀里哗啦地全上阵,那叫一个气派!而且来的人越多,预示着那家人今年的日子愈发红红火火……

      下次来南宁过年,看到我们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春节美食,可不要像看南宁人赏雪一样觉得大惊小怪呦。

来源:《经济日报》2016年2月14日,第04版:副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萧放:传承中变化 继承中创新
下一条: ·朝戈金:重视我们的口头传承
   相关链接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张凤霞]饮食 性别 权力:饮食中的女性声音
·[姚丽梅]饮茶到底吃什么?·[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陈杰]魏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对盘古神话的吸纳·[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郭文钠]广府饮食生活中的意头文化
·[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