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以云南福贡基督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黄剑波 刘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30 | 点击数:17196
 
⑥可以参考的文献如,韩军学:《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秦和平:《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肖耀辉、熊国才:《云南基督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⑦林茨:《福音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⑧对于傈僳族的研究多数是在少数民族研究以及民族地区研究的框架下展开的,还有一些可见的材料主要是宣教士的传记以及日记,从基督教宣教学的角度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有Tetsunao Yamamori & Kim-kwong Chan, “Missiological Ramifications of the Social Impact of Christianity on the Lisu of China”, in Missi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Oct.1998).
⑨傅能仁创制的傈僳文字在今天仍旧在福贡县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曾经决定推行一套新的傈僳文字,但没有得到傈僳人的广泛采用。
⑩如同柏格理(Samuel Pollard)在一些苗族人中被称为“苗王”一样,杨思慧夫妇在傈僳人中也深受尊敬,分别被称为“阿益打”(即“尊敬的大哥”)和“阿子打”(即“尊敬的大姐”),并流传着种种怀念他们的故事。
{11}参考黄剑波:《地方性、历史场景与信仰表达——宗教人类学研究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12}赤恒底村距福贡县城8公里,村中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三个民族,总人口1687人,其中傈僳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村民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信仰基督教的教民人数达到91%。
{13}“密支扒”,傈僳语音译。在福贡地区,每所教堂的管理人员通常有3~7名不等。其中,“密支扒”是执事,即教堂的总负责人,司掌教堂中的一切日常事务。
{14}“马扒”,傈僳语音译,教堂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圣经教导方面的事务,讲解圣经,劝诫信徒等。参见注{13}。
{15}“尼扒”,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传统巫师。
{16}据当地一位教徒介绍,按照习俗,在死者下葬之后,所有前去慰问和帮忙的人要在死者家吃一顿“手抓饭”。而如果死者的家属请了“尼扒”来跳神,那么,基督教徒就不能吃这顿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洁净的食物。显然,基督教与傈僳族传统信仰之间在此有直接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也和基督教与汉人社会的民间信仰之间的冲突的性质类似。
{17}这顿饭没有时间上的规定,不管是上午、中午、下午还是晚上,只要去祷告的人到了家,就需要先吃一顿。一天,笔者跟着教会的负责人在前后一个小时内去了两户不同的人家祷告,而这两家人都摆出了丰盛的饭食。尽管时间间隔很短,但前去祷告的人都吃了两顿,并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
{18}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第260~261页。
{19}由于各个自然村之间都存在着通婚的关系,所以接待的人首先是来访者的亲戚,如果没有亲戚,则随意选择一家人。
{20}正如前文所述,在赤恒底村,信徒在全村人口中所占比例极高,因此,教会的活动基本上就是全村村民的活动。事实上,即使不是信徒的人,也通常会参与到这种大型活动之中。
{21}在福贡,每个村委会中有四个所谓“吃皇粮”的人,即村长、副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武装干事,他们每个月可以拿到400块钱的补助。
{22}在中国的宗教管理体制下,被国家认可的基督教会也有着一套大致与行政管理体制平行的层级制度,即从国家以至省、市、县的各级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通常称为“两会”)。尽管县以下不再设置“两会”机构,但通常也会参照行政体制的上下层级施行权威。
{23}参见赵旭东:《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4}贺雪峰:“私人生活与乡村治理研究”。
{25} [英]乔治·奥威尔:《1984》,董乐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26}英文为:“A government big enough to supply with everything you need, is a government big enough to take away everything you have....”尽管一般来说这句话被认为出自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但我们却无法在他的文章或讲演中找到。与此意思一样的话则可见于福特(Gerald Ford)1974年8月12日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参考Suzy Platt,ed.,Respectfully Quoted: A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Requested from 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Washington,D.C:Library of Congress,1989,p.140.
(本文原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杂志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
下一条: ·[顾春军]江南社会生活对“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
·[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
·[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王敏琪]连台本戏《济公活佛》与近代民间济公信仰
·[王辉]云冈石窟区域民众信仰口述史研究·[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