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子贤]神话王国诸相
——对云南少数民族神话总体特征及存续的解读
  作者:李子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1-06 | 点击数:15246
 

 

内容提要:云南民族众多,有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大约自汉代以降,就逐步融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多源一体、多元共生、多元并存之文化总体格局之中。这不仅维系、强化了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叙事内容、母题、存在形态、民族特色的丰富多样性,而且有利于活形态神话的存续。这样,云南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世界罕见,至今尚未完全崩溃的神话王国。一直以来,云南就是神话研究的最佳考察地及研究单位。深化对云南这一神话王国诸相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神话研究。
关键词:神话王国;多元性;活形态神话;神话与文化;历史走向
中图分类号:I2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10)06-0067-010

如果说,19世纪西方神话学的关注点是神话的起源,20世纪神话学研究的重心是世界各民族神话(叙事内容、母题、类型等)的比较,那么,新世纪中国神话研究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呢?毫无疑问,神话学的研究应当也必然是多元的,但从中国神话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神话资源(其中包括活形态神话)极其丰富这一客观实际出发,笔者以为,除了对中国古文献神话,其中包括汉文献神话及各少数民族文献神话,进行深入研究之外,一个紧迫的研究是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神话,其中包括对云南这个神话王国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这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国神话资源的优势,也是神话学界必须担当的一项历史性责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是多元共生、多元并存、逐步融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神话,亦是多元共生、多元并存,各具特色,都为中华民族神话宝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尤其是现今仍在存续的活形态神话,不仅是中国神话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神话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值得深入研究。
 
 
神话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各族先民以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及思维方式将自己所感知的外部世界及自身活动,通过心智加工而创造了神话。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生存智慧、创造能力以及各族先民思想及生活的某些特征,因而成了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各族先民通过神话透视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直激励着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直到今天仍然如此。一般而言,神话主要是原始氏族社会及阶级社会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上的产物,是各族先民心目中之世界的象征性建构。神话既体现了各族先民对现实世界的原始理解和把握,又成了各族先民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与认知系统的表征;神话既是各族先民生命崇拜、生命圈(万物皆有生命)崇拜、生命生生不息崇拜的产物,又是建构、维系现存宇宙秩序的依据和保障。因此,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那里,神话时代——神话产生和传承的时代早已逝去。在古希腊,当赫西俄德写《神谱》时,已是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大约写定于公元前6世纪,虽然此时希腊神话仍在传承,但希腊神话的产生、出现却要久远得多,一般认为当在公元前3000~4000年。印度的古代神话被编入由1028首诗歌组成的《梨俱吠陀本集》,其写定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1000年之间。然而,印度神话的产生远比这古老。埃及在公元前3世纪即用草纸书写的经文,总称为《金字塔经文》,但埃及众神中最古老的神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日本的《古事记》写定于公元712年,《日本书纪》写定于公元720年,但日本神话产生的时代要比这个时间至少早上千年。中国用文字记录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典籍是《山海经》,其成书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然而,这些神话产生与形成的时间,迄今至少在2500年以上。时至今日,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大多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了解、审视、解读神话,因为至今仍在民间存续着神话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少如凤毛麟角。古文献中记载的神话当然是神话。然而,古文献神话之局限性却十分明显,因为它与曾经赖以存活的文化生态系统的联系早已被剥离,大多已是僵死了的神话。英国神话学家维罗妮卡·伊恩斯(Veronica Ions)就指出:“我们熟悉的很多神话都是在它们起源后很久才以文学形式传播开来的,而且被用来反映后来的生活环境,因而变形以及再创作的情形在所难免。确实,有时候对神话的研究成了一种推测,因为我们根据的可能是一些假象、仪式、宗教经文或来世的文献”,“有些资料可能被改编过,或是因为新内容的‘自然’增加,或者为适应新的社会模式和需要,再或者出于作者的某些目的,有意识地进行了精心的修改(这种做法直到今天仍在沿用,我们还在借用神话中的人物进行创作,比如希腊罗马神话中伊勒克特拉、尤利西斯、俄狄浦斯,北欧传说中的尼伯龙根,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羽蛇神等)。”[1][p.14-15]美国学者米尔西·伊利亚德(Mier Xi Eliade)也指出:“以研究希腊文献作为研究的起点,即使对文献作了极为严格的限定,也是不明智的。由荷马、赫西奥德及其他悲剧诗人构成的神话学,已经是对古代材料加以选择和解释的产物,其中某些几乎已变得不可理解了。总之,我们理解神话思维的最好机会,是研究神话依然是‘现存之物’的文化,在这种文化里,神话构成了宗教生活的关键性基础。换句话说,在这种文化里,神话根本不是意指某种‘虚构’之物,而是被看做揭示了‘尤为真实’的东西。”[2][p.186]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古代典籍中去发现、解读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到民间去寻觅神话,尤其是发掘和解读至今还仍然存续着的活形态神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莫光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建构
下一条: ·[李鸣]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相关链接
·[关伟铭 关志和]「同源异脉」系统性保护民俗活动的完整文化特征·[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葛荣玲]遗产研究:理论视角探索·[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高健]评李子贤《再探神话王国——活形态神话新论》·[陈晓峰]论村镇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张皋鹏]羌族妇女传统服饰地域性差异研究·海内外神话学家汇聚昆明 解读“神话王国”云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