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桂北中元节:万盏河灯耀资江
  作者:赵琳露 杨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1 | 点击数:4344
 

  中新社桂林8月30日 题:桂北中元节奇特风俗:万盏河灯耀资江

  一盏河灯,一份祝福。8月30日晚,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江河畔人涌如潮,当地汉、苗、瑶等各族同胞及中外游客数万人将形式各样、新颖别致的河灯放入资江,任其顺流而下,丹霞山下再现“万盏河灯耀资江”壮观场面。

  当天是农历七月十四,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祭祖节日,资源县第十八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及祈福仪式,当地民众自发携灯,沿河漂放,以此怀念亲人,寄托美好心愿。

  资源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据介绍,“河灯”对于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境内的资江流入湖南洞庭湖,历史上资源是桂北与湖南的交通、经济大动脉。清朝时期,资源水路运输繁忙,常常发生舟覆人亡事故。为祭奠亡者,每逢七月半,人们就会自发为水中亡灵做法超度,之后漂放河灯,寄托哀思,祈祷平安。

  歌与灯是资源河灯歌节永恒不变的主题。资源五排山区是苗、瑶民聚居地,每年七月半举行歌会,苗、瑶各族人民云集桥亭、溪畔,互对山歌,闹上三天三夜方尽兴。今年河灯歌节期间,来自宁夏、陕西、湖南、湖北、云南以及广西的“山歌王”汇聚资源,展示苗族山歌调、瑶族山歌调等原生态山歌。

  中元节之夜,随着四五条巨龙河灯顺流而下,一盏盏荷花、龙龟、鲤鱼、螃蟹、水牛、斑马、南瓜等栩栩如生、形式各样的河灯也缓缓随着流水而下。

  来自资源县石溪村的“河灯老人”肖尚明今年76岁,制作河灯已有近20个年头,自1995年资源举办第一届河灯歌节,肖尚明每年都会制作上千个河灯供游客漂放。“我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做了,现在已经快做了1000个荷花灯。”

  与许多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放河灯不同,来自湖南的游客彭先生独自来到相对空旷的地方,手捧河灯,许下心愿,慢慢将河灯顺水推远。

  彭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湖南凤凰,人们更愿意选择空旷的水域放逐河灯,因为相传河灯在水面上漂得越远越久,碰到的障碍物越少,许下心愿就越容易实现。

  在资江河畔,相对于年轻人的轻松、嬉戏,老人们的表情则显得更加虔诚庄重。随着时代变迁,眼下许多年轻人、小孩更多的是将放河灯当做一种乐趣,休闲形式。

  但老人们却始终坚持,放河灯是一种传统,点着蜡烛的河灯随水飘向远方的一刹那,带去不仅是河灯本身,更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老人们始终相信,所有难以诉说的情感,都可以借由河灯传递给故去的先人。

  今夜,资江河畔两岸人潮涌动,霓虹灯汇同江上的河灯、空中的烟花相映成辉,蔚为壮观。(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12年08月31日 01:12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官祭妈祖:始于元朝 清道光六年上演落幕大戏
下一条: ·[曲振明]“老鼠娶媳妇”与敬鼠风俗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梁玉婉]消失与重构:儿童的仪式再生功能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王惠]同乡异地的“祖先”·“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