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昆曲,古老歌谣的当代吟唱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吕林荫   摄影/图:吕林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1086
 

  采写/本报记者 吕林荫

  为什么要在21世纪的今天,去回望600年昆曲的踪迹?
  因为——
  中国的历史,充斥着太多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迤逦之声。
  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
  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
  聆听遥远的歌谣,我们的心头也许会装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遗忘不该成为我们的选择。

 

  开演不到5分钟,教科文组织官员写下一张字条:“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艺术,这么漂亮的演员。”

  这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热闹非凡,180多个国家的教科文组织官员全来了。

  为展示不久前认定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从19项“遗产”中挑选了6项进行展示性表演。这天演出的,是全票当选的中国昆曲。

  一出北方昆曲剧院送演的《水浒记·活捉》开演不到5分钟,大会执行主席,一个荷兰人,写了张字条,在周围的观众间传阅。见这番情景,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大使张学忠忐忑不安起来。

  直到这张小字条传到他手里,他才松了口气。

  字条上写的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艺术,这么漂亮的演员。

  一个多月后的2001年11月17日,在昆山市巴城镇——昆曲诞生的地方,也是千人剧场,也是客满,剧场外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连当地警方都被惊动了。

  让小镇狂热的,同样是一台昆曲演出,由学戏不到一年的“小昆班”孩子们担纲的演出。

  时间已经过去整整10年多,和记者说起当时的情形,年届七旬的“小昆班”创始人黄国杰的眼中闪着光,声音也不由高亢起来。

 
 

青春版《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扮演者沈丰英
 
 
  黄国杰钟爱长笛,擅长谱曲,大学毕业后在戏剧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与“小昆班”另一位已故的创始人王业一道编纂昆山戏曲志,越编心中越觉苦闷,昆曲乏人吟唱,无人倾听,这还是昆曲的故乡吗?

  昆曲脱胎于昆山腔。大约600多年前,相传由昆山人顾坚创始、流布于吴中一代的昆山腔,因其流丽悠远的特点,被明代戏曲改革家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看中,作为改革对象。

  魏良辅经十年研磨,改良出一种“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水磨调”,并大胆放弃仅仅依赖吴语演唱的传统,吸纳了以北方语言为基础的中州韵,助其流传更为广远。

  此时的昆腔,尚是清唱。直到昆山人梁辰鱼写出了传奇剧本《浣纱记》,它才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实体流播开来。优美的唱腔触动了表演的进化,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由此形成,并最终定格为中国戏剧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可是,在黄国杰和王业为昆曲故乡苦闷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他们细数昆曲的历史,哪怕在昆山。人们都笑他们傻,死攥着不值钱的玩意儿不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宣纸,中国书画的柔韧支撑
下一条: ·唐卡,那一眼的千年绚烂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